小编点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Todo sobre mi madre
第59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第二次看,有了呦呦,再看这讲述三个女性,讲述母爱的电影,更有共鸣。喜欢豆瓣一位网友的评论:肚里多了一颗胚胎,似乎穿过山洞的未来就不会孤独。胸前多了两块硅胶,仿佛镁光灯下的人生就不再艰难。三个埃斯特班的血液流经血管,女人就是有如病毒消失一样的奇迹。多羡慕只记得爱犬的老人,便不必日日被往事折磨。所有合照都缺了一块,每段记忆都丢了大半,可我还能背下整段台词,讲出多彩的一生。
为母则刚
阴阳人
变性人
都值得尊重
疑问:为什么“献给他的母亲”?他母亲是里面的哪个角色?
观感:不难看,就是比较特异,一些变性人角色不太被大众所接受,色彩运用挺明亮的,剧场戏中戏这种设计我很喜欢,剧场的力量谁懂…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部电影剧本非常好,一个在年轻的时候被一个男的承诺长相厮守而跟着一起,但不久后男的携着比她还大的乳房变性了,怀孕后独自离开养育17年一场父母共同认识的演出剧的演出结束意外车祸,最后回到故地想把事情告诉孩子爹,可谁曾想认识了一个与孩子相邻年纪却同样怀着男的孩子的少女,从照顾少女怀揣母亲的责任,但戏谑的是照顾的是自己丈夫的孩子,然后艾滋病死亡,那个孩子奇迹般痊愈,而她又要照顾那个孩子,怀揣着什么心情呢,母亲,奶奶,外婆,好复杂感动的电影
在他的镜头下,女人总是被烘托或打造成艺术品一般活泼美丽,在他的故事里,女人们可以是单纯的、软弱的、一味妥协的、容易上瘾的,也可以是宽容的、强大的、敢于承担责任的。罗拉是一位变性人,年轻时去巴黎打工回到西班牙却多了一对假胸,这个男人同时拥有男女两性的生理特征,一生放荡不羁。而曼努拉,离开罗拉后在马德里一个人抚养儿子,既是母亲又是父亲,足够坚强负责。但罗拉一直是曼努拉心里的一个不愿面对的伤痛。儿子的去世让她重新回望自己的过往,所以选择不再逃避,决定回到巴塞面对曾经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艾斯特班是曼努拉的治愈者,最后曼努拉怀中的小艾斯特班竟奇迹般的痊愈。被治愈者成为成全别人的治愈者。
500。
很庆幸自己在第500部选择了《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电影给了我一个跳脱出生活的机会来审视我肮脏的躯体。
这就是我毕生的使命。
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 但却没引起我太大共鸣 低于期待值 但也不赖
昨晚睡前看到儿子车祸,梦中全是自己对后续剧情的臆想😁
特别好的妈妈…
非常喜欢看,结局很有力量的。喜欢每一个女角色
豆瓣上关于导演的简介说“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导演,世界上最具原创力、最有趣也最特别的导演之一……”看完后,虽然没完全看懂,但是是这个描述了。
我总感觉剧情的走向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有点魔幻的,异性、同性、变性交杂在影片里,观众是一定不能用传统观念和思维去看的,否则无法理解。片名虽然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但儿子对父亲是思念的,母亲也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去寻找父亲,同时父亲的角色本身应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另一半,然而母亲是尽可能地承担了双重角色的,这也是母亲能为儿子做的一切了,8.3分。
一次关于缺席的再回首。阿莫多瓦并不在意人物关系、动机的逻辑自洽。从车祸后儿子旁白第一次出现开始,似乎就要上演一场由全知视角(零视角)、自传式讲述的烂俗传记戏。通过隧道的穿越、地理时间的转移和流逝,叙事上又回到了影片一开始所铺陈的,给予观众与影评人物最大平等的“内知角度”视点,平缓又不失趣味地引出女人们(或变性人)之间,时而亲如手足,时而略带一些冒犯但毫不令人反感的冲突关系。几处溶注镜头很有有趣味/6.9
阿莫多瓦镜头下的女性不再与苦情挂钩,不再与必然的母性挂钩,在生命的重负面前她们充满了勇气和自主的把握。这个电影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男性形象,也没有对女性形象歧视和污蔑,并且所有女性角色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视觉形象和性格特征,她们彼此包容关爱,互帮互助,是与主流电影所区别的语境。
真是很久没看到如此让人身心愉快的作品了
很感动。虽然一如既往的狗血,但是我喜欢。这是一部女性的电影,不仅关于母亲更是关于女性,关于各种各样的女性——要成为母亲的,已经是母亲的,女同,跨性别者,她们一生的故事被穿插在欲望号街车的故事背后,不同的人扮演着同一个角色,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表演,有人帮助别人,有人选择丢掉原本的生活,有人选择毒品,有人选择捆绑的爱,有人选择幽默。在一场死亡的联系中,有忏悔,有原谅,有爱,有更多更多的爱。同一个男人的孩子,被不同的女性生下,由死换生,这种魔幻的巧合只有发生在阿莫多瓦的电影里让我觉得不诧异,艾滋病神奇的治愈,这是这么多女性的互助和爱能化解的不治之症,这一个奇迹感人至极。献给所有的女性和想成为女性,母亲的人,这几一部丰富包容的电影。
4.1,阿莫多瓦导演不愧是女性主义电影大师,本片聚焦于一位“母亲”的拼图折射出女性群体的某些侧面。边缘化群体的着墨带着人道主义精神的附着,但源头是女性之“爱”的绽放。女主儿子的死亡是打破观众的代入,造成一种间离进而扩散到人们的心中。片中男人的缺位是打开女人银幕心理的一把钥匙,而细腻的情感造成的厚重是人们难以一下打开的瓶颈。导演利用高对比度的鲜艳衬托调性氛围,且亮点在于并不是煽动男女对立而描绘冲突的叙事,而是尝试深入女性内心去呈现应对生活的磨炼。较为准确的表达出了一种柔韧感,这种感觉在独属女性的情感浸泡中为全片赋予了温情的笔触,哀而不伤,悲中有光。从而自然加深了人们对女人的印象感觉与微妙的敬重。
在较早的年代涉及到女性、变性、艾滋等议题是超前的,但今天看来每一个探讨得都不够深入准确,我感觉始终与电影表达的情感有隔阂。电影中所有男性都是次要的有所残缺的角色,女性尤其是母性的力量被赞扬,她们互相联结着,西班牙女性奔放的情感令她们的聚会看起来很有情景喜剧的感觉,这是电影有趣的部分。但对母性的礼赞透露着一种古怪,比如罗莎生育的动机既不符合科学和理性,她的情感也被隐去,为了彰显母性的包容和伟大,令女性个人的形象失真了。仿佛成为母亲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它到来就自然地接受,在生命的传承中获得圆满——我不喜欢这样的观念,生育不应该是太过于自然的事而忽略其背后的代价,对女性承受苦难的歌颂也太陈旧,很多苦难根本是没必要的,我更愿意看到女性获得当下的、专注于自身的幸福。
比预想的好看太多了,几个陌生女性因巧合聚在一起产生的感情比亲人之间还要强,他们之间没有歧视没有偏见,无论是艾滋病人还是妓女,彼此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拥抱,确实太美好了,但也有点乌托邦。阿莫多瓦太会讲故事了,对节奏的把控和配乐的运用都很顶级,有趣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他的片总会想到欧容,感觉他俩的风格有相似之处。
西语片的音乐都这么满吗?太喜欢了!太喜欢了!!里面的女性都好像我的阿根廷同学,外放直率又坚韧。看到Manuela独闯红灯区和drug addict聚集区的时候有点下意识地紧张,转念又想到Cata也说过她工作的时候会经常去治安不好的贫民窟,已经和那里的居民打成一片。Latino的这种对危险和悲剧不以为意的态度真的好迷人啊,可能正是因为他们丝毫不惧于直面冲突以及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这部作品真的很女性主义,用她们的视角去讲故事,每个她都有自己的人物弧光,真好看。
看这个名字太熟悉了,我以为我看过。但是开始看了发现我没看过。在西班牙影视里,变性演员真的是非常常见,在电影里往往非常有魅力。之前看过了毒药,这部电影的后劲可以和毒药相媲美。但是没想到佩内洛普这么快就下线了,车里拥抱澳牧那一段泪目了。效仿彗星美人的桥段,但不落入俗套,真的很阿莫多瓦。阿悦一开始会看不习惯,没想到是电影后半段最大的惊喜。那种坦荡,毫不避讳,认真生活的劲头,让人觉得很有生命力。在阿莫多瓦的电影里,不只是主角,每个配角都能有自己复杂又立体的人生折射。大学时期看电影欣赏水平有限,现在觉得太喜欢阿莫多瓦了。
缺失的一半照片,宛如在传统社会中隐形的人群,妓女、变形者、艾滋病患者、瘾君子、同性恋者…就像活生生撕扯去了我们生命的另一半,仅仅活在所谓体面、传统的世界里,我们的生命经验是如此的单调。
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办法。罗莎修女临走前希望不要再瞒着孩子他的身世的桥段,也许代表着正是导演呼唤社会对少数群体的重视。
這才是真正的女性主義電影。
二編:對親人去世有了直觀的感知。
一场充满温情的悲剧,也算是我看过 Almodovar
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照例是惊世骇俗的情节主
线,但看来一点儿也不觉得变态。摄影和演出都
非常精彩,各种线索也够复杂,里面的人物感情
比后来的 Talk to Her 更真实。
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阿莫多瓦总是能在残酷的现实上洒下一层温柔的底色。艳丽的大红色、雨中倒下的视角、迟到的签名、俯视的巴塞罗那,开年最印象深刻的影像。导演对影片中的性少数群体的视角,不是奇观式的审视,不是刻意的避而不谈,也不是表面捧上神坛、内核贬低歧视的惺惺作态,落落大方地展现与玩笑是现在稀缺的对于“人”的尊重。
单身妈妈真大度,这就原谅变性老公,罗莎不是修女吗,怎么会喜欢上这种男的,阿悦有种苦难中开花的感觉,在台上调侃身上的零件,收到花还解释自己名字,让人心疼。
喜欢热情浓烈的画面,红得鲜艳漂亮。
女主去找阿悦的插曲好听,出租车驶入那个区域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还是挺颠覆我的想象的。本来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回顾妈妈年轻时候发生是故事的电影,没想到第一个转折就出现在儿子出车祸死了。我也没有想到女主她老公罗拉居然跑去隆胸成为跨性别者。罗莎也死了。
但,红烟好美,太美了。
她的确是女神,美得凌厉,但内心却慈悲。
罗莎也很美,罗莎她麻麻也好美。
本来我以为罗拉会永远不出现呢,没想到他还是出现了。
哎,这如露水般短暂的人生啊
从 All About Eve 再到 欲望号列车 ,阿莫多瓦从主流中的主流里借助伊比利亚文化的非凡魅力讲述了一个属于背后的背后的故事,女性群像、变性人题材和万年不变的寻父主题,不难理解为何他能征服好莱坞的胃口并且长盛不衰。从电影语言来讲他并不惊喜,但是出色的文学性和人物张力让人恍惚间以为回到了欧洲艺术电影的黄金时代,故事在娓娓道来间暗流涌动,“母性”作为人物的深刻动机其实巧妙避开了真正应该聚焦的目光,而在演员出色的表现和精心的舞台对照中使观众自然地赋予母亲有力的人物动机。或许节奏的有张有弛和罗拉父亲形象的隐形可以把层次再拉升一个等级,但是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杰出的故事足以让阿莫多瓦远远地走在前面。最渴望zzzq的好莱坞却再也没有这样无心插柳的佳作。爱的本能,从不追问生命的来路,只把下一次当做归宿
女性在阿莫多瓦的导筒下成为一种品格。电影里的女演员们都拥有《彗星美人》里贝蒂戴维斯那双深邃的眼睛,画面的红色出现在头发、指甲、假的香奈儿套装和剧院海报上。波伏娃说女性气质是”具有神秘的、受到威胁的实在”,说女性是第二性,但阿莫多瓦的电影却将视角转换,电影里的女人、变成女人的男人、女装的跨性别者、母亲、女儿、妓女、女同性恋者,都变成了主体,而且完成了共生与联合,乌托邦般的情节。女人们喝酒,坦荡地经历死亡和病痛,边哭边爱边愤怒(想到费雯丽)。不是说我觉得阿莫多瓦有多懂女人,相比之下,我感觉他更爱生命,就像《对她说》里最后醒过来的植物人女孩和《活色生香》结尾婴儿出生,完成了生命的轮回。但是,看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之后,至少在心中感谢上天,我也是女性中的一员。
8.5天呐居然是99年的……好丰富的一部电影,妓女一直是女性主义一直以来矛盾的、各说各有理的议题,我无法讲我的想法是什么,但是看了梅兰妮对贝尔的包容和这部剧里所有女性对妓女的包容后都让我感到舒适与为之开心。
死去的儿子是女性教育的,如信里所说母亲对男方的恨其实并没有带到儿子身上,他想去了解他的父亲并且“我不想知道他对母亲做了什么”,这就是母亲的包容和女性的宏大。反过来如果是男方带孩子,孩子一定会对母亲恨之入骨,进退不得。
回到电影里面,码努艾拉还能笑着给罗拉说话,让他看孩子,再加上罗莎还给娃娃取名埃斯特班这是我难受的点,这有点恋爱脑且圣母了吧,我觉得将男性的错误一笔勾销也是你男导演跨不过去的男人犯错都是小错,壳子好故事好,但是男潜意识里的主导让我有点无法释怀尼~
但是我真的挺喜欢的这部电影的
penelope那张小脸哟。一部色泽绚烂,理想化、空想化的电影。缺乏真实戏剧冲突,每个演员的眼神都被要求流露出一种失真般的纯粹,仿佛他们自小就生长在理想国不沾染人间烟火,行事逻辑远远超离了现实世界(那么容易就可以毫无芥蒂的和变性人打成一片吗?),讨厌这种沉浸在空中楼阁里的叙事基调。深红色的着装、中年男人脸上涂的厚厚一层但却仍然无法掩盖衰老和皱纹的死白的脂粉、兰花指,整部影片散发出一种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扭曲妖丽感,背景构图的瑰丽色彩也在此刻变得浓艳,越发腻人,以后对阿莫多瓦还是敬而远之吧。
玛努埃拉(丝莉亚 洛芙 饰)的丈夫在儿子出生前就离开了妻子,玛努埃拉成为了单身妈妈,带着儿子埃斯特班来到马德里生活。儿子从不知道爸爸的事情,玛努埃拉只好对儿子说父亲已经过世。然而,儿子终究不相信。他在日记本里悄悄写下对父亲的想念。
车祸来得那么突然,儿子被一辆迎面撞来的汽车夺走了生命。母亲悲伤不已,决定去找孩子的父亲洛拉,完成儿子心愿。然而她却得知,洛拉已经换装成女人,当了妓女,而且染上了艾滋病。更不幸的是,修女罗萨(佩内洛普 饰)怀上了洛拉的孩子。玛努埃拉留在罗萨身边照顾她,罗萨诞下的婴儿也取自己儿子埃斯特班的名字,苦难的日子终于有了希望–这个新生儿竟然逃过了艾滋的噩运。
一镜千钧
前夫变成了女人18岁的儿子死了,然后他去找了前夫同事遇到了一个女孩子怀孕了,没想到是和前夫的,然后女孩子得艾滋死了小孩子生下来艾滋病治好了她带着
几个女人在客厅里聊天的画面真美好啊,色彩艳丽,总是盯着房间的软装
四个人一起在Manuela家的那场戏真好啊
😢不可言喻的宽容
9.0分。完全没有想到的叙事。
为母则刚阴阳人变性人都值得尊重
结尾致谢我简直一个痛哭流涕
没有get到
母亲的角色塑造得很好,既是一个深情的母亲,又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女性。她的坚强与勇敢,让观众在感叹生活的不易的同时,也为她的母爱所感动。
残忍如现实
疑问:为什么“献给他的母亲”?他母亲是里面的哪个角色?观感:不难看,就是比较特异,一些变性人角色不太被大众所接受,色彩运用挺明亮的,剧场戏中戏这种设计我很喜欢,剧场的力量谁懂…
不喜欢这个剧本视角但是爱上里面每一个极富戏剧张力人物设定
喜欢导演的色彩,忘不掉的万千痛爱于一身
My god…原来这部电影这么有深意…我的理解能力还是太差了。相比起以往的剧情,这部电影真的算温情了。当一部电影里集齐所有元素但是我的感觉依然很平静的时候,他就已经赢了。and,太超前了。在面临苦恼的时候,可以面对它。
电影展现的宽容来源于女人们对苦难巨大的承受力。一切戏剧化设定最终走向平静表达。
好看好看好好看 爱看爱看天天看 好看爱看多看*^_^*
二十几年就有这样的片子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唉果然很喜歡阿莫多瓦……儘管四人茶話會的感情升溫有些刻意,我看了感覺導演和我一樣不懂自身以外的女性……但整部片子都在隱隱刺痛並提醒我,「拋棄母親身份」這種慣性的當代女性流行觀念底下藏了一個壓制成為母親權利的陷阱,plus羅拉的美實在太過狡猾。
阿莫多瓦的运镜和色彩都好美,它同时赞美了女性和母亲,一位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她是多么的勇敢,可能有些爱不需要语言的形容,它是不同形式的。
女性 做一个女人 和一个女性 主演不能登台时 变性人自述的时候好感动 面对自己 面对一切
女性的韧性,忍耐;母性的承担,在看似异色的故事里,熠熠生辉。很喜欢阿悦,这个看透苦难把欢乐带给别人的人。
今天是上映25周年整。大约十年前在国家人文地理上看到,从那里开始重新认识我们,尊敬我们,爱我们。
500。很庆幸自己在第500部选择了《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电影给了我一个跳脱出生活的机会来审视我肮脏的躯体。这就是我毕生的使命。
不行我满脑都是“才三个月,完全可以流产”,可能我的人文关怀没有惠及HIV患者的生育自由。这类布景斑斓的片看多了,总感觉色彩在霸凌我。
很好看 我很喜欢看这一部电影 很刺激
玛努埃拉留在罗萨身边照顾她,罗萨诞下的婴儿也取自己儿子埃斯特班的名字,苦难的日子终于有了希望–这个新生儿竟然逃过了艾滋的噩运
阿莫多瓦的红色运用的太好看了吧!他们是母亲又都是女人!阿莫多瓦在现代跟女性主义面前都走得极致超前hhhh
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 但却没引起我太大共鸣 低于期待值 但也不赖昨晚睡前看到儿子车祸,梦中全是自己对后续剧情的臆想😁
罗拉出现的时候,观感变差
挺好的,罗拉出场的意义是什么啊孩子不能没爹吗
特别好的妈妈…非常喜欢看,结局很有力量的。喜欢每一个女角色
非常强的剧本,彗星美人和欲望号街车,电影和戏剧,情节之间的呼应,还有所有“女性”的一一登场,天才故事!
试图找回自己。感觉韩国可能领先一个时代服,革命老区法兰西可能领先十个时代服。
女性间的情谊使用震撼
因男人而起,只与女人有关。为她们间的情谊和互帮互助与相惜而感动。
痛苦与悲伤缓慢地流淌在时间中,最终在女性的互相拥抱里开出温情。
性别与美学融合,当我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更近时,我就越接近完美
阿莫多瓦是讲故事的天才
这是一部献给女性,变性人,母亲的电影。欲望号列车 彗星美人 戏剧般的与影片的人物互相呼应,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 女性并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群体,细腻且坚强。
看了半小时才发现名字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开始一直自认为是关于母亲的一切。看到一小时的时候,题目已经模糊不清了。有女性坚韧力量幽默的一面,也有无知善良脆弱的一面。美丽加上能力真是王炸。
🤔没看懂
孤独
豆瓣上关于导演的简介说“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导演,世界上最具原创力、最有趣也最特别的导演之一……”看完后,虽然没完全看懂,但是是这个描述了。我总感觉剧情的走向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有点魔幻的,异性、同性、变性交杂在影片里,观众是一定不能用传统观念和思维去看的,否则无法理解。片名虽然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但儿子对父亲是思念的,母亲也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去寻找父亲,同时父亲的角色本身应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另一半,然而母亲是尽可能地承担了双重角色的,这也是母亲能为儿子做的一切了,8.3分。
太好了。怀疑是最会拍女性的导演
内心获得了一种平静
温柔又悲伤的电影,人物刻画得很好。
只是恍惚间觉得,这是一部探讨女性生存处境的电影。难以共鸣,但可以尊重。
颜色很大胆
挺美的挺欧洲的
女性互助小组
+ 阿莫多瓦的电影总是能在开头非常吸引我,然后在后面完全转向我根本不感兴趣的话题,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但还是致女性,致母亲。
母亲这个物种真的太伟大、太难了
😭
阿莫多瓦镜头下的女性不再与苦情挂钩,不再与必然的母性挂钩,在生命的重负面前她们充满了勇气和自主的把握。这个电影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男性形象,也没有对女性形象歧视和污蔑,并且所有女性角色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视觉形象和性格特征,她们彼此包容关爱,互帮互助,是与主流电影所区别的语境。真是很久没看到如此让人身心愉快的作品了
重看
这个分数有点过高了,是部还不错的片子,但到不了8.6分,剧情不是很有说服力
真好啊母亲们,更广义说是女性,因男性祸起,在彼此依靠中重新振作
最喜欢的一部阿莫多瓦。感受很多,总之很喜欢。
献给参演女演员的女演员
我以后再不倍速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了,没看懂。妈妈们真伟大!
女人如水,可以接受一切苦难。唉
母亲站在巨型人脸海报前张望的样子太美。即使你已经离开,也要再看看带着你那颗心脏的人继续顽强生活,美满恩爱,情人终成眷属。
很难描述看完之后的心情,最开始是不太喜欢的,但色彩造型都太美了,促使着我去继续观看。两场生命的交叠,两个母亲的对谈,女人们对自己生活世界的看法都触动着我。最喜欢的一幕是阿悦在舞台上关于自我的独白,脱口秀似的自嘲,却让我看到了她的坚韧和所坚持的一切。
神了
阿莫多瓦怎么能这么好呀,奇情又温柔
非常非常喜欢。
#008
+.阿莫多瓦用大片浓烈的色彩拼接起独属于女性的赞歌,那些令人咋舌的幽默和悲悯于身体内部交织碰撞,在高度抽象的群像中翻腾起爱欲的浪潮。新生儿的到来往往承接在男性生命/父权的坍塌之后,何尝不是最好的宽恕与希冀。
4.5
好精彩,震撼到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地步。
好看
一个愿意成为母亲的人是多么伟大啊
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几乎全员女性的世界,汇集了变性、丧子、女同、妓女、毒品等等。
观看于格拉纳达开往塞维利亚的火车上
歌颂女性的,有一说一我感觉女性总体思想一直胜过男性
近乎完美的开头。一场器官捐赠的预演,紧接着成了预言。儿子对母亲的眼神,情态,肢体接触,话语表达都让我误以为有几分恋母情结。这种解决若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可能就是因为这部影片在不断地探讨性与爱的话题吧。
以寻找父亲为线索讲了不同女性的故事 身处困境却依然坚毅 但我还是想说 罗拉你凭什么呢
大二第一次看竟然无感绝对要笨蛋听力课负全责!明亮的、坚韧的、反叛的伊比利亚半岛孕育Almodóvar的高饱和生命之红。又,1999年的Penélope Cruz美得真是太过放肆。
讨厌这类称颂“女性的忍耐是美德”的艺术作品
“成功无色无味……”
当年收的dvd。带英语导演访谈。阿莫多瓦镜头下的奇人奇事和家长里短,感人至深。字幕讲究。“女人为怕寂寞,什么都肯接受。”多么痛的领悟!还有比阿莫多瓦更理解女人的男导演吗?没有!
赞歌
西班牙和法国的电影真的是很好诠释了浪漫主义 亚洲国家很难拍出这种感觉。
重看,哭得不行。女人总有办法,女人总有路可走。
27/100
父母们已经被世界压的弯腰驼背,这些倒霉的儿女则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自己怎么看也是后者。
以寻找父亲开始的电影,讲的却是四五个不同的母亲身份的转换。Manuela rosa argo huma四个女人坐在沙发上聊天的那一幕真是把一个母亲的不同阶段展现在了一个场景里。
我还是不理解变性Lola怎么会让两个女性怀孕的
珍贵的女性主义表达
波伏娃说:一个人不是天生成为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
我以为你会在大雨里目送等了很久的那个人乘车离开。犹豫了瞬间还是追了出去。母亲站在巨型人脸海报前张望的样子太美。即使你已经离开,也要再看看带着你那颗心脏的人继续顽强生活,美满恩爱,情人终成眷属。老阿镜头下的女人们总是那么坦然自若,善良坚韧和无限包容。那么生活就不能再伤害你分毫。
母亲的力量和对母亲角色的追随
存个还没写
无论是女性还是母亲,都应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独立个体不能只要求单方面,母亲给予孩子同时孩子给予母亲。孩子和母亲能决定的是什么?有关他们自己的一切。
有点没有看懂,所以没觉得多好,不过几个角色离奇的故事挺有意思的。
不想去说,不想去表达,有一段时间了,是发觉语言能说的越来越少。母亲,有很多可说,献给所有人,献给母亲。
少时不能遇见太过惊艳的人,否则无论往后朝夕,再也不能够认真喜欢一个人这是我的手背,这是我的脚背,你是我的宝贝。
缺失的一半照片,宛如在传统社会中隐形的人群,妓女、变形者、艾滋病患者、瘾君子、同性恋者…就像活生生撕扯去了我们生命的另一半,仅仅活在所谓体面、传统的世界里,我们的生命经验是如此的单调。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办法。罗莎修女临走前希望不要再瞒着孩子他的身世的桥段,也许代表着正是导演呼唤社会对少数群体的重视。
最难忘的是电影浓烈的色彩,大红、明黄,代表了影片所展现的女性的坚韧,热烈,乐观,宽容与善良。
這才是真正的女性主義電影。二編:對親人去世有了直觀的感知。
一场充满温情的悲剧,也算是我看过 Almodovar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照例是惊世骇俗的情节主线,但看来一点儿也不觉得变态。摄影和演出都非常精彩,各种线索也够复杂,里面的人物感情比后来的 Talk to Her 更真实。
not my type
原来彗星美人的英文名是all about eva
女性也有自主选择作为家庭妇女的权力,家庭妇女不是被迫、依附、没有自我的综合体,家庭妇女也能是独立的人,拥有完整的人格。女性主义并不是反家庭妇女。
我的理想型红烟!“她染上了毒瘾,而我染上了她的瘾”救命啊什么姬圈天才第一深情姐姐!
即便在压抑的时刻,在那些被常人俯视的角落,阿莫多瓦依旧让作品充满激情,如同影片中几乎要溢出银幕的颜色一样。
孕育与死亡,人的生命是一篇悠长的散文诗。
最喜欢里面的阿悦,风趣幽默,活得通透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用炸裂来形容一部电影…
泪目
在困境中相互理解与支持,在告别时选择包容与宽恕,即使立场不同也能保持尊重。这不只是献给女性主义的赞歌,这是关于人的关系与人文主义的探讨。
表面上看平淡无聊的电影,稍微认真看到最后还是非常棒的电影 [70015]
阿莫瓦多的电影常常使用时间的重量,猝不及防给画面外的你我一记重拳
故事比较散漫,在一个重回之旅结交一群新朋友,迎接新生命,生活不经意的东西流去又溜回,像散文诗。
色彩搭配好漂亮,特别有异国的味道。整部电影都太独特了。谢幕语好棒。不过,导演是深受贝蒂戴维斯和《彗星美人》的影响么?我去了解一下
喜欢阿悦
还行
不断轮回,重构再解构,解构再重构
On flight jfk to hkg
目前看过最好的女性主义电影!
这个母亲,是人类的母亲,是世界的母亲,是女性的母性,是大自然赐予女性的力量,也是大自然赋予女性的悲剧。
色彩,构图和人物情感刻画很优秀,故事叙事也挺好的,结局还算美好收尾,否则前面的苦难太让人难过了,最让我恼火的是萝拉这个丈夫真的是渣男透顶了,两次离开妻子和女友,丈夫变姐妹,而且对孩子也不负责任,而片中母亲这个角色真的是个很善良的人。
7.8 我怎么没什么感觉(◐‿◑)
单身妈妈真大度,这就原谅变性老公,罗莎不是修女吗,怎么会喜欢上这种男的,阿悦有种苦难中开花的感觉,在台上调侃身上的零件,收到花还解释自己名字,让人心疼。喜欢热情浓烈的画面,红得鲜艳漂亮。女主去找阿悦的插曲好听,出租车驶入那个区域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病痛痛,潦倒,死亡,别离,这些都是。看起来让人绝望痛苦,到阿莫多瓦这里就变得轻描淡写,就像嫣迷说他自己的人生轻若一缕薄烟
女人、想变成女人的男人、母亲。
谢幕语出来的一瞬间眼泪哗得就涌出来了,明白了这是第一次切实得体会到真正的女性力量。看完只是无言的赞叹,思考良久憋出两句表达敬意。
玛努埃拉是埃斯特万的母亲,罗莎把玛努埃拉当成母亲,罗莎和亲生母亲,之间的关系都很不一样
对我而言很完美的片子
还是挺颠覆我的想象的。本来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回顾妈妈年轻时候发生是故事的电影,没想到第一个转折就出现在儿子出车祸死了。我也没有想到女主她老公罗拉居然跑去隆胸成为跨性别者。罗莎也死了。但,红烟好美,太美了。她的确是女神,美得凌厉,但内心却慈悲。罗莎也很美,罗莎她麻麻也好美。本来我以为罗拉会永远不出现呢,没想到他还是出现了。哎,这如露水般短暂的人生啊
儿子从不知道爸爸的事情,玛努埃拉只好对儿子说父亲已经过世。
就像我妈说的,工作之后对她的关心反而变少了。当我更多地了解关于我妈的一切,我才发现自己的自私。我应该保护好她。而对我妈来说,她可能对外婆的离世也一直很难过。有时候想明白很多事背后是更加残忍的故事。
阿尔莫多瓦对于母性和两性关系刻画的很深刻,影片也大量充满了饱满的色彩!
阿悦的幽默自信大方是动人的,尤以舞台上那段毫不避讳的自白与调侃。曼努埃拉在罗拉面前哭诉的时候,我亦泪流不止,母性的宽宥此刻尤为热烈,好似那鲜明的红色。
女人真美
慈母中年丧子回故乡寻前夫,会老友求识新友,当职艺人助理,照顾新友与前夫遗孤。📔🎭🏳️⚧️🤰🏼
这部没有看懂,之后会再会看
观影体验像喝醉后做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太动人太丰富了。男导演镜头下罕见的丰富和有张力的女性群像戏,女人的坚韧,柔软,强势,个性。(结合平行母亲来看,阿莫多瓦对于母性的解读和探索还是很难让我信服,对女人的解读脱离出生产就没有别的了吗。)
第一部阿莫多瓦
不得不说 女性承受痛苦的能力真是太强了
红烟 女同性恋 阿悦 trans 曼努埃拉、罗莎和trans相爱的人 这四个人同时出现的对话戏真好 狗狗塞皮带出罗莎阿兹海默的父亲出场真妙
大雨夜中,那个从事实上早已死亡的儿子视角看出去的入画的狂乱奔跑的碎掉的穿着红衣的母亲,被戳中了。“阿莫多瓦…他让那些相爱的人们移植器官,变性,整容,在最妖艳的背景中上演最冰冷的剧情。在身体的切割与嫁接中,他是她还是你还是我?其实在人类共通的痛苦中,我们早已无法分离。”
母爱伟大!
辉煌的西班牙电影
❤️❤️ 命运虽然冷酷无情,却有自己的逻辑和理由。当我们可以宽恕伤害,我们给予世界的就只是爱。 我为女性在苦难面前顽强的姿态惊异不已。
可能我还没成长到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情感
罗萨好漂亮
99年的话会感动,现在的话会觉得凭什么让女性承受这么多痛苦
很奇怪但又美好的女性力量电影👏
影片可看做死去的儿子所作的叙述,他的肉体消散了,灵魂却在母亲的看护下得以重生。
第一次看西语电影。 电影里呈现的: 对性、妓女这个职业好包容啊。 房间装饰、角色穿搭,热烈的配色。 导演有些镜头晃的头晕。喜欢阿悦直来直去的性格。 有些台词可。 我有点无感。
第一次看完一部电影后出现了晕妆的类似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浓郁的西班牙风格
色彩,配乐,演员,故事都触人心弦的一部电影
各种鲜明的色块碰撞,和抓马的情节十分搭配,看完后知后觉,主角几乎没有男人
“母亲”
关于女人与母亲的故事
不太中意,为什么结尾落在病上?真没认出来洛佩兹@420
好苦 好悲 又好善良 好温柔……
阿莫多瓦故事里女性的友谊总是让人感动;在讲述这些不公命运的背后又有一种悲悯与仁厚。
阿莫多瓦最喜欢的戏中戏和各种惊世骇俗情节。
8.5天呐居然是99年的……好丰富的一部电影,妓女一直是女性主义一直以来矛盾的、各说各有理的议题,我无法讲我的想法是什么,但是看了梅兰妮对贝尔的包容和这部剧里所有女性对妓女的包容后都让我感到舒适与为之开心。死去的儿子是女性教育的,如信里所说母亲对男方的恨其实并没有带到儿子身上,他想去了解他的父亲并且“我不想知道他对母亲做了什么”,这就是母亲的包容和女性的宏大。反过来如果是男方带孩子,孩子一定会对母亲恨之入骨,进退不得。回到电影里面,码努艾拉还能笑着给罗拉说话,让他看孩子,再加上罗莎还给娃娃取名埃斯特班这是我难受的点,这有点恋爱脑且圣母了吧,我觉得将男性的错误一笔勾销也是你男导演跨不过去的男人犯错都是小错,壳子好故事好,但是男潜意识里的主导让我有点无法释怀尼~但是我真的挺喜欢的这部电影的
第一部阿莫多瓦。无可争议的每一个画面布景,美得令人落泪。那些穿透时间、打破身份的令人动容生生不息的爱,每一位女性身上透出的柔软与力量,正如一朵朵盛开的永不凋零的红色的花。镜头的运用太美,喜欢时间流逝的设计。剧本略有缺憾,巧合之下缺少搭建。瑕不掩瑜,值得细品的佳作。
真相是一种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
3.5
I belong to this film
光是剧本和充满信仰感的表演和色块运用三个部分,就不允许我打四星…..
关于母亲的命题情感热烈的红博爱住了所有方式,包括选择逃避反叛亦或者融洽,最后连艾滋都尼玛战胜了
完全沉浸,以至于看完无话可说(噢想起来了一个我要说我讨厌儿子这个角色因为他看自己妈妈的眼神很奇怪)。哭惨了,感觉自己一直在流泪。很久没有五星电影,今天竟然随便选中了一连两部真是我的运气。色彩、音乐、节奏、人物、人物的故事、人物的巧思。真是一部完美的作品。
get不到
献给我的母亲。在我死后,我更了解你。
如果不看电影,很多事永远不会知道。
阿尔瓦多
无私的母爱
伟大的电影。伟大的女人。伟大的母亲。
有点没看进去,大概讲得是做女人太难。
从开始的第5分钟就开始狂哭 谁懂 从导演到演员都情感充沛到屏幕之外
Lola死之前还能回来认儿子何尝不是一种包饺子结局呢
为啥要把孩子生下来受罪?这个病是可以母婴传播的啊……
边缘女性群像。展现的是女性力量和团结,全篇最感动的地方是四个女人围坐在桌子前喝酒聊天。阿莫多瓦对于女性的一种理解是超越很多人的。
好喜欢中间四个女人一起交谈的那场戏,实在太自然了。玛努埃拉的心力实在太强,韧劲也是。阿莫多瓦的节奏实在是厉害,快慢缓急处理得恰到好处,三个一样的名字,两次一样的重逢,还有不知道多少次的离别。分明该是冲突严重的情节,却拍得很冷静。色彩也选得好好呀!我已爱上!(ps.最后那段致辞又让我感动又觉得幽默
很喜欢
什么样的鬼才男性导演才能拍出如此特别的女性群像戏。我光觉得自己能看完且能产生共情,就够感恩我的基因了…
不喜欢罗莎的结局
几种完全不同的女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十分巧妙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