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点评:大路 La strada
先说缺点吧,感觉故事讲的不够好。有些地方衔接略显生硬。再说优点。我很喜欢费里尼电影里的大型场面调度。本部影片中有与《卡比利亚之夜》类似的基督教大型场面,震撼。然而,宗教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扮演了一种尴尬的角色。人的救赎最终都没有通过宗教。本部影片里,关于罗马流浪艺人的场面也非常有意思,无论是走钢丝还是马戏团的部分。女主的救赎是西西弗斯般的。然而,最终这股救赎也成为了幻梦。男主的内涵比较难解读。毕竟罗莎可能和女主一样死去,而男主继续回到女主的家中带走她剩下五个姐妹当中的一个。人性经不起推敲的。
三星到四星的转变,是赞帕诺把钱和小号留给杰索米娜。她仅剩的念想,是那首曲子和演奏曲子的人了吧。
浅把这部电影定义成爱真的肤浅。
杰索米娜~杰索米娜~女主简直就是天使,演得也太好了!没想到还是费里尼的妻子。
这五星是给傻瓜与杰索米娜碰撞出的火花,女主要是跟他一起走,就没有后续那么多悲伤的事了…与之对比实在是喜欢不起来粗鲁的赞巴诺,赞巴诺就是一切矛盾的源头,他跟女主之间根本没有爱可言。还以为会给他安排一个铁链刮开皮肤身亡的结局呢,没想到只是在海边独自哀伤。
本片除了费里尼电影标志性的马戏团元素之外,还可以看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初期作品的影响,通过当流浪艺人上路周游各地为引子,展现了大量的人文外景,依然还是那么残破不堪,人们都是在通过马戏团苦中作乐。而且在新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费里尼还挖掘出了超现实的桥段。或许这就是费里尼的电影与传统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区别吧。
从宗教理解确实比现实主义和爱情更加贴切合理,可这正是我抵触基督教的原因之一,这种奉献和中国文化里的愚忠和当代的英雄主义宣传一样,让我觉得虚伪且无意义。
当然女主和走钢丝者都不要太灵。
这世上的每件东西都是有用的,即使是这块鹅卵石。
哪块?
这块,哪块都一样。即使是这块鹅卵石也有用
它的用途是什么?
它的用途是——我怎么知道?如果我知道,我就会是万能的上帝,对你的一生了如指掌。谁知道呢,我不知道这块小石头有什么用,但它一定有用,因为如果它没用,那一切都毫无意义。
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谁还会愿意?
我不能继续这样了!我得谋生!你这里有病。
你杀了他,在太阳底下真好,我想过要离开你,但是他要我和你在一起,我们得添些柴火,火要熄了。
对我来说,完全不如《卡利比亚之夜》结尾的绝望和那种悲哀来得生猛(也同样是纯粹的女性视角吧),这部电影的价值有且只有它的警示意义:当你不能够意识到那句所谓的“除了你能陪他以外又有谁会陪他”的荒诞之处,你需要想想,到底是谁在你受了冲击疯了以后直截了当地抛弃了你呢?所谓的爱,所谓的用处只能够在临走前给你留下小号和毯子中彰显出来吗?说到底悲剧的悲剧之处在于必然而不在应然,如果说杰索米娜早早出走和逃离的话后续的悲剧也将不会存在,我不希望她被这样脆弱而滑稽的“爱情”所束缚着,而其中的教育性也弱到可怜——也许你甚至会怜悯赞巴诺、在他结尾的悲伤之中沉浸和动容,而忘记了导致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不是吗?悲伤是一种掩饰,我希望男性不要妄图唤醒如所谓的母性一样的爱,“石头也有价值”,既然如此,走吧,好好活下去吧
朱丽叶塔·马西纳真的是我见过的最有特点的演员,一个演员可以兼具孩童、少女、妇人、老人气质的演员真的只有一个。
我其实有些费解,为什么费里尼总是这样塑造女性角色
黑白的影像提示着你我世界的遥远,却不能把我们隔绝。
在这之前,我忍不住看了封底的介绍,已经知道你会在影片的结尾死去,知道有个人会追悔莫及,悲痛不已。是的,我已经明了了你的命运,但是我还要狠心的亲眼看着你再一次经历。
“觉得没被这部片感动,人生就白活了。”来自日日是好日对本片的致敬,私以为是一种与之相似的疗愈状的感动,没想到是彻头彻尾的绝望。劲太足了。你不免去怀疑世界是否都如这般被包裹在密不透风的绝望之下。屈从与生活与屈从于邪恶没什么本质区别。在零星的碎片里,我们短暂地屈从于快乐,屈从于憧憬,屈从于平凡,屈从于屈从本身,屈从于失望甚至绝望,而绝望的人被永远留在了过去,只有大路延伸永恒不变。
流浪艺人的心酸生活,看过开满鲜花的草地,参加过农村热闹的婚礼,见识过教堂的盛大活动,跟马戏团一起表演过,直到最后结束在积雪的冬季。以前只知道电影梗概的时候,我以为男主 zampato 是个大坏人,其实这人身上就是普通人的缺点。好酒好色没有计划,高大英俊,女人缘特别好来者不拒,脾气很大容易发怒。女主有很多次可以离开,可以跟着马戏团走,可以跟着拉琴的傻瓜走,可以留在经过的修道院,但是女主没有,女主以为男主是他的依靠,她甚至以为男的喜欢他,她甚至说自己愿意嫁给男主,可惜是真心错付。女主天性单纯,爱笑爱闹爱玩,喜欢表演,各种东西都学的很快,如果早些离开,会有不同的未来。眼睛里有光的人,也撑不住一次一次失望,直到光全部熄灭。
此片有两段台词属于代导演立言的话:一是傻瓜中间向女主劝说赞巴诺其实是喜欢她的,并说了一大段哲思:“一块路边的小石头,也是有用的,否则,即使是星辰,也毫无意义。”二是男女主到修道院将行之时,女主说他们居无定所,修女则言:我们与你们一样会不断搬迁,以免对一个地方太过留念,“你竟敢忘记你对上帝的感情。”
有很多可以解读的意思,譬如男主最后打了几拳,傻子便死了,让人觉得未免有些戏剧化。但以象征化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未必不可以说赞巴诺和傻子只是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特质,那是自己杀死了自己身上那一点浪漫、欢快的特质。宗教信徒与巡演艺人的相似性。影片中几次出现的十字架耶稣形象,这中间是谁牺牲以换来救赎呢?
从文化角度来理解,基督教主张婚姻是上帝的旨意,上帝代言人(片中的天使)来指引杰索米娜留在赞巴诺身边,通过爱与救赎实现自己的价值。当杰索米娜发现赞巴诺想要偷盗教堂财物,她无比失望,这是对上帝的亵渎,修女想要留住杰索米娜,也许代表着上帝许可她不再追随赞巴诺。到了赞巴诺杀死天使,杰索米娜精神崩溃。而最后,赞巴诺趴在沙滩上哭泣,这段饱含着导演对他的同情,因为基督教文化中“一个悔过的罪人胜过十个规矩人”。有人说这部影片是费里尼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而我觉得它更像是宗教剧,杰索米娜不是因为无奈而不得不留在赞巴诺身边,这一切都出自她的自主选择,她自己选择了奉献、牺牲、救赎。但在命运的蹂躏下,男主为了生活的更好,可以利用周围的一切资源,所以在他眼中一切只分有用和无用所以他看不到女主不离不弃的陪伴以及对他的爱。
只看见男人的懦弱无能和毫无意义的悔恨
对女人为数不多的关心仅仅是自我欺骗
没有爱情的存在 只有生活所需
地上的石头 天上的星星
不「无用」
人生普遍的孤独感和爱的缺乏。
不过不是我的type这部。不感觉他对女主有什么感情。
不喜欢 甚至觉得有点无趣 抗拒 出现了几乎贯穿 费德里科 费里尼 的所有元素 影片是其早期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拍得比较通俗 但总觉得高不成低不就 各种支线和元素没有有机整合 能量比较飘逸 导致始终无法共情 技法当然扎实 拍得成熟 但表演风格非常不喜欢 尤以表情和部分肢体语言为主 还带有大量默片痕迹7.3
其实并不喜欢这种因为爱一个人而去证明自己的价值的方式。
但这无疑是一部好电影,有意境的镜头,悠扬的旋律,主角动人的演技,回味无穷的结局,这是部引人深思的电影。
或许我并不赞同这样的爱情模式,但它确实值得观看,我能感受到主角细腻的感情和真挚的爱,这足以使人动容。
以及,豆瓣需要四星半。
对于费里尼自己来说,大路是献给妻子朱丽叶塔的作品,他似乎以野蛮的流浪艺人自称,将朱丽叶塔描述为一个不离不弃无限给予爱的陪伴者,马戏团情结依旧被描绘成一种尚未被污染的纯净之地与世界狂欢之巅的意向;在议题选择上,大路代表的依旧是高度抽象化、形而上的心灵旅程,或者说是找寻之旅,这一点和众多的现代主义大师作品一样,追问着人生的意义与孤独的根源,这在宏观上源于人类战后的伤痛,微观上似乎更受影响于存在主义的思索,当然二者也是如出一辙;而对于电影史而言,大路也代表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后期图景经由广阔战后废墟社会层面的批判与叩问从此转向心灵贫瘠之迷的追问。经由大路,大路由此变窄,电影版图又多一位大师。
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和惆怅,一种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的情感。
一段街头艺人和苦命女人的感情(甚至不算爱情),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说不出这个粗鲁的男人哪里好,说不出这个苦命女人为啥身处绝境却处处有人帮助,她自己也说不出自己为啥不选择更容易的生活。
女演员如果是本性演出的话,男演员是真正的大巧若拙啊!
zampano和’matto’都是最古典的artista/comedian,表演的壳子一戴上,任何有关个人的ego就只能躲藏起来。两人都说“non ho bisogno di nessuno, ci vuole soltanto qualcuno utile.” Ma non è vero. (朱丽叶的眼睛也太大了,che occhi…)
8.5
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刻意的输出一些观点,只是讲了一个悲伤到令人痛彻心扉的故事
比《卡比利亞》動人多了,卡比利亞多少有點咎由自取,而這次跟像身不由己。那男人的確不好,可惜就是最早遇到,像動物見到第一眼就會認為是父母一般的安全感。也許我們從來就不應該太依賴任何人,任何人都會背叛或是離去,只有永恆的孤獨才是最安全。本來覺得誤殺的情節太戲劇,但認真想想,這個故事本來就很戲劇,消化過後覺得還好,要不然他們沒事長此下去,理論上也是無法一起生活的,現在這樣至少促成了一個浪漫的故事。放下了小號,她至死方休地吹,但他發現的時候,她已不復於世,只能在海灘悔不當初地痛哭。
4.5有些狗想说话时只能吠/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我也不知道这块石头有什么用,但如果没用,那世间一切都没有意义。
有点哲思的感觉,这一段的表演和台词也细腻到位,真的很动人…
站在人生大路的中间,去追寻真正的自己,去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伪装自己,失去和后知后觉都是痛苦的,人开始学会哭泣学会感受爱和陪伴特别重要,内心的稳定才能带来生活的稳定,强大如野兽般的男主也在深夜的海边痛苦颤抖,因为他失去了爱,偶尔连续看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在他们的诉说中死亡,痛苦的等待死亡带走,死亡在观众的脑海里远处血淋淋的呈现更可怕
1遍 2022年12月24日
费德里科·费里尼“孤独”三部曲
《大路》《骗子》《卡比利亚之夜》
刚开场杰索米娜的眼睛就使我的心碎了。真好啊…怎么会有这样的脸庞和神情?全程没有流一滴泪,但是我感到自己的心像冬日海滩旁火堆里的余烬,反复被点燃…又反复熄灭。特别寂寞又无比美丽,婉转的悲戚、含蓄的孤独。尤其喜欢傻瓜和杰索米娜聊天,最后送她项链,挥着手消失在大路尽头的片段…还有修道院的雨,小号又吹起,而你有没有一点爱我。
拉片实验室220131
240201
“好情郎走钢丝,笑声郎朗,却脆弱不设防。坏情郎走四方,凶神恶煞,却落寞不懂爱。打鼓吹号的大眼睛天使,只会扮演自己,为他人留守。这颗星球上,无数条大路,无数条路上,澄明的灵魂遇上寂寞的心,时间才是奢侈品。
”
傻瓜之歌。
这根本不是爱情啊 为什么这么多评论在讨论爱不爱的?
“卑贱”的生命像海浪,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堕落或者死去。
费里尼最新现实的一部
ps:我真不觉得朱丽叶塔丑啊,她多可爱啊
一直都不太喜欢这个女演员的长相,两条深深的法令纹和清澈愚钝的眼神,长得实在不讨喜,但是故事越发展,却越对她产生一种怜悯。经典影片的神奇之处就是,过去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即使在思想进步的程度上是落后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包容和理解,杂耍女孩悲惨的命运映射了时代的悲哀和朴实的人性,显而易见她遇见的是一个坏男人,被抛弃和染病死亡是必然的结局,却让人性超越了性别和时代而留存。
没想到是如此令人心碎、心酸的故事。她那么美好,天真、善良、有天赋、对未来充满渴盼,最后被一个男人活活折磨疯了,成了贫苦生活的祭品。不是除了她还会有谁留在他身边,是他贬低、如待畜牲一样对待她,让她没有能耐离开。起初是他不准,后来是她不愿,再后来是他丢弃。“傻瓜”给的爱怜成了全片不多的温暖时刻,笑着道别,问“你能跟我走吗”之后,又慌忙接“我不带没有用处的人”替自己解围。正是傻瓜的死,彻底压垮了她对未来那一丁点儿寄望,彻骨寒冷。
怎么这么会讲故事,死讯是陌生女人讲出来的,一边晾晒被单一边平静地说,男主人公内心震动,我哭得不能自已。要如日常,却最是波涛汹涌。
”孤独三部曲”第一部非常精彩,好久没有看到如此涤荡心灵的作品了,大师早期的杰作果然更加平易近人些,依然是马戏团、小丑和丰腴的女人这些标志性的元素。女主角演得太好了,虽然贫困又被卖给了一个粗鲁的男人,但她始终乐观、坚强、善良、悲悯,犹如堕入凡间的天使,对着一草一木都爱意满满,就是这种几乎完全利他的性格导致了最终的悲剧,令人唏嘘扼腕~~
由于生活所迫,母亲把女孩杰索米娜(茱莉艾塔·玛西娜 Giulietta Masina 饰)卖给了江湖艺人藏巴诺(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 饰)。在相处中,女孩却发现这个空有一身蛮力的家伙,根本不懂得照顾女人,他买她只是为了让她做牛做马,在他演出的时候扮演小丑,平时给他做饭,陪他睡觉。这种粗暴蛮横的家伙,让她萌生逃离的念头,然而,几次出逃,均告失败。
在一次观看高空走钢丝表演的时候,杰索米娜认识了绰号“傻瓜”的马戏团艺人——玛托(理查德·贝斯哈特 Richard Basehart 饰演),并且在他的引导下学会了演奏乐器。她非常感激,对这个男人产生了依恋。然而,但是藏巴诺的出现,再次打破了她的一切幻想,毁掉了来之不易的幸福……
草啊费里尼你真的太会拍了,被感动了好多次,也真心很爱女主的乐观、善良与纯真……(虽然并不觉得女主爱上了赞巴诺,女主真的只像是被规训着产生了“爱情”。也不觉得赞巴诺爱女主,或许他在和女主相处后期有那么一丝丝犹豫吧,但结尾的哭泣必然是多种复杂的因素导致的,女主的死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此炽热的表演,如此苦难的生活。
一个不懂爱的人,一个哭泣的人
最后的最后也会为我流泪吗
比起八部半我更喜欢这部🥹有一种意大利版《活着》的感受……所有人都不幸。
柯的童年回忆!美丽的电影,可爱的女主,配乐也很美,大路人生!结尾是驴子也有心碎时刻,但驴子就是驴子,无能狂怒的驴子
妈呀,看完才发现是费里尼的片子。这片子有种如鲠在喉的破碎感,看到中间总是让我觉得难受好像有一口气喘不上来。跟八部半太不一样了,女主的选择让我难过又心酸又生气,好像是爱情的忠贞,又好像是人性的弱点,回味无穷,可能这就是影像的魔力吧。
从喜剧到悲剧,人物塑造相当优秀,仿佛是后世各类文艺作品的蓝本
三星半。无法理解男主的情感,在我看来女主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件物品,没了,那就再换一个,就像之前那样。
补+
這不是愛,只有無盡的孤獨和寂寞。她的眼神純澈如孩童,可是臉上帶著的表情為何這樣悲苦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天真的憂傷?這不是愛,這真的不是愛,但為什麼這麼令人心碎?最後的十分鐘看得淚流滿面。
野兽般的大个子选角挺好的,有的时候你感觉到哪里不对,感觉到自己不对,但还是眼见一切崩坏。而女主,热评说,疯狂是天真最终的结局。不能更对。天真的特性注定了她无法与同样天真的走绳索者远走他乡。如果他们在一起,这“天真”就变质了。命运是开始就写好了的。有没有不心碎的费里尼。
三星到四星的转变,是赞帕诺把钱和小号留给杰索米娜。她仅剩的念想,是那首曲子和演奏曲子的人了吧。浅把这部电影定义成爱真的肤浅。
杰索米娜~杰索米娜~女主简直就是天使,演得也太好了!没想到还是费里尼的妻子。这五星是给傻瓜与杰索米娜碰撞出的火花,女主要是跟他一起走,就没有后续那么多悲伤的事了…与之对比实在是喜欢不起来粗鲁的赞巴诺,赞巴诺就是一切矛盾的源头,他跟女主之间根本没有爱可言。还以为会给他安排一个铁链刮开皮肤身亡的结局呢,没想到只是在海边独自哀伤。本片除了费里尼电影标志性的马戏团元素之外,还可以看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初期作品的影响,通过当流浪艺人上路周游各地为引子,展现了大量的人文外景,依然还是那么残破不堪,人们都是在通过马戏团苦中作乐。而且在新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费里尼还挖掘出了超现实的桥段。或许这就是费里尼的电影与传统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区别吧。
从宗教理解确实比现实主义和爱情更加贴切合理,可这正是我抵触基督教的原因之一,这种奉献和中国文化里的愚忠和当代的英雄主义宣传一样,让我觉得虚伪且无意义。当然女主和走钢丝者都不要太灵。
奥斯卡金奖的电影!反转反转反转再反转动人心弦
前几天因为准备mr tambourine man的pre终于看完了大路。飞去上海转机的时候看着黑白画面眼睛酸酸。女主角的眼睛太有灵气了,以至于这次看的时候忽略掉了那些奇奇怪怪的神情和别扭的动作。我还是不懂电影。但大路最终没有通向罗马而是大海。
Heartbreaking
女主的表演好震撼,融合了极致悲剧和喜剧的神情,纯真到极致。很触动人心的电影。
野兽和傻瓜也会爱人。
这世上的每件东西都是有用的,即使是这块鹅卵石。哪块?这块,哪块都一样。即使是这块鹅卵石也有用它的用途是什么?它的用途是——我怎么知道?如果我知道,我就会是万能的上帝,对你的一生了如指掌。谁知道呢,我不知道这块小石头有什么用,但它一定有用,因为如果它没用,那一切都毫无意义。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谁还会愿意?我不能继续这样了!我得谋生!你这里有病。你杀了他,在太阳底下真好,我想过要离开你,但是他要我和你在一起,我们得添些柴火,火要熄了。
你不是个女人,你是个洋蓟吧
从前有个傻姑娘她短暂一生的故事,像我奶奶小时候会跟我讲的故事
朱丽叶塔·马西纳真的是我见过的最有特点的演员,一个演员可以兼具孩童、少女、妇人、老人气质的演员真的只有一个。我其实有些费解,为什么费里尼总是这样塑造女性角色
孤独三部曲之一。未明
赞巴诺好像三船敏郎啊,身段、角色,外表刚强却说不出爱的直男。最后一段在酒馆喝到烂醉被酒保劝退,他借酒发疯,跑到海边垂头痛哭😭
为什么女主就不能为自己而活呢?她始终保持着小狗式的温顺,小狗式的忠诚,小狗式的忧伤,对于她的选择。
多么天真 童心 有道德感 又多么缺爱 多么依赖于toxic的精神寄托 所以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拥有的是什么样的灵魂
黑白的影像提示着你我世界的遥远,却不能把我们隔绝。在这之前,我忍不住看了封底的介绍,已经知道你会在影片的结尾死去,知道有个人会追悔莫及,悲痛不已。是的,我已经明了了你的命运,但是我还要狠心的亲眼看着你再一次经历。
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可恨、可鄙、可悲、可爱之处,但我不想做什么审判。路随人茫茫。
【28】女主满分
意大利版美女与野兽 “有些狗想说什么的时候只会吠”
害怕女主的演技。真心和善良不应该成为救赎男人的祭品。
费费早期的风格还蛮克制,能感觉他真的很喜欢卓别林,人物动作设计总能看出一些卓别林的影子。
卡比利亚之夜
可怜又令人生厌
淡淡的悲伤。无关爱情的电影,一个男人的忏悔,一个女人的牺牲。
多么古典又优美的故事,帕西诺被少女完成了审判。
战后意大利社会群像。其实剧情现在看来有些无聊,女主人物塑造也谈不上太丰满,显得太呆。好在结尾加分。
跟卡比利亚之夜一样,女性对自己命运无掌控力
我爱的人明明是走钢丝的,我眼里却是一条大路。反正只要你叫我走,我就为你走。
傻姑娘的乐观天真实在是看得人心碎
没有爱情,一种孤独,只有生活,一种凄凉。
被鲜活热烈的情感打动了,好久没有在电影里看到这么多性格如此极端的纯粹的甚至“陷入了危险境地”的人。尤其男女主的表演,真是让人目不转睛忍不住猜测他们下一步要干嘛…喜欢这种复杂的必然性
电影最后男主在沙滩上无尽心碎,但屏幕前的我整个人都要碎了
她的眼睛好难忘啊
明明是大路,却好像钢丝。
四星半。公路片的形式,让人“同情”而非“怜悯”的女主人公,似乎是一种被伤害和抛弃的纯真。孤独的心灵,我们都在世上漂泊,宁愿遍体鳞伤,也想找到那个联结。
不同人对于爱情的表达是不同的
没有打动我,哈哈
此片有两段台词属于代导演立言的话:一是傻瓜中间向女主劝说赞巴诺其实是喜欢她的,并说了一大段哲思:“一块路边的小石头,也是有用的,否则,即使是星辰,也毫无意义。”二是男女主到修道院将行之时,女主说他们居无定所,修女则言:我们与你们一样会不断搬迁,以免对一个地方太过留念,“你竟敢忘记你对上帝的感情。”有很多可以解读的意思,譬如男主最后打了几拳,傻子便死了,让人觉得未免有些戏剧化。但以象征化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未必不可以说赞巴诺和傻子只是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特质,那是自己杀死了自己身上那一点浪漫、欢快的特质。宗教信徒与巡演艺人的相似性。影片中几次出现的十字架耶稣形象,这中间是谁牺牲以换来救赎呢?
并没有被pua到…这真的算是爱而不是pua吗…女主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丧失自主能力,从头到尾都只有被人需要而已。我实在不能get到这种大师之作。
2024.3.20
欧洲小中国,莫名的熟悉感
一声叹息
一个无比感人的电影
女主挺可爱的,被良心审判的下半生,宗教意味很浓
三星全部给女主,电影里唯一灵动的存在
我不知道苦到底能有多苦。“傻瓜”往前往后七十年也是我的浪漫天使
很1954 很好
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就是女主前边的表演是不是太表面了?缺乏了些层次吧?倒是符合她最后的状态。也算是现实一种吧。悲是挺悲的。
一个很难过的故事
卑微、透明、蒙昧的心。傻子那段温柔
情感上没啥共鸣!但是拍的真美,黑白片也挡不住画面的美,美哭了
失语
杰索米娜,别哭啦
天使恶魔都在人间。善良需要智慧。善良就是恻隐之心,结尾恶魔终于有点心了
好喜欢,说不出的奇特感。
看完只觉得悲伤
一个可怜的可恨人 如果这是一场梦,那它值得
费里尼的《大路》,古典叙式主义的巅峰。或许是宿命、是亏欠,人性的火花总在野蛮处绽放,谢谢傻瓜,谢谢杰索米纳,你们散发出人性最美丽的光辉。
救赎他人献祭自己,不知道导演想表明的宗教意味多一点还是爱情意味多一点,也许两者都有吧。
看困了,有点无聊
极其乏味的故事,暴躁的男主,女主的表演不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夸张过头的表情像一个憨憨,明明可以做正常的表情
女主是刻意这样表演?有股戏剧般夸张的感觉。(少即是多)
看后让人无法忘却的女人。修女不断迁徙是不让自己对尘世的安乐窝有太多的执念,而忘记自己此生的使命。女主安卧于移动的马车上,她把这个男人当成了天。
太让人心碎了,敏感的观众应该扭过脸去。
简单的情感展现,糊涂的主人公,但我却无法理解片中的感情,不认可这样的行为是爱的展现,而且到中期已经对内容感到乏味了
我哭的好伤心
只看见男人的懦弱无能和毫无意义的悔恨对女人为数不多的关心仅仅是自我欺骗没有爱情的存在 只有生活所需
杰索米娜是被动的、逆来顺受的,遇到转折反抗后却更滑向悲剧,她是一个悲剧的小人物,无法逃脱命运
不明白费里尼为什么总让自己老婆演这种角色,全片都让人愤恨血压飙升,女主不止可怜更多的是可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感觉势必是费里尼受针论最多的一部
情绪的仿造甚至有些拙劣…
地上的石头 天上的星星不「无用」
不错呀。
比较无感的一部费里尼
仍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潜流安之若素地存在着,它们同样精道,美妙,但乏人问津。
没看出爱
老味的公路片
电影表面上描写了下层贫苦艺人的苦难生活,但却使用了大量的暗示性镜头和象征式人物去表现人性内心的孤独、困境,以及对生活顽强的希望。
爱如禅 不可说 一说就错
我开始逐渐喜欢费里尼,这部在我看来,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性”应不应该算是人作为“人”的被需求,还是说应该是“物”的被需求。费里尼最牛x的一点是,被讨论的人物重心从女学徒转换到了男卖艺者。我很喜欢小提琴手这个角色,每场戏都是精华。驯化产生了被需求,这个驯化一旦超标,就会变成“物”的被需求。
女主真美。那个时代的独有的正面阳光。
想起了霸王别姬,也是母亲卖儿子谋出路的剧情,只能说时代影响众生,同时也映射底层人民的穷苦所迫。
用了大量的戏剧拍法,演员也好,几乎是每个片段都拍出了充沛的感情 看完我心儿悄悄流泪
完全是天才手笔,根本不是我配打分的东西。
节奏太好了
第一部费里尼。要是从头到尾连贯看下来就好了,分了七八次才看完,有点割裂。像是我奶奶和爷爷的故事。 @2021-01-25 22:06:03
为了那位会英年早逝的天使
她自以為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卻沒想到最後是一場空、
不能因为是大师的作品就给高分啊。可能存在时代的差距,完全理解不了女主,自立在那个年代真的就那么难吗?男主角演技很好。
人生普遍的孤独感和爱的缺乏。不过不是我的type这部。不感觉他对女主有什么感情。
人是复杂的
以为是喜剧,原来是悲剧。555。
【8.0/10】前期节奏有点怪,女主和傻子对谈那段情节可以说撑起了整部电影。穷人的生活便是将就着的生活。一切的修饰都只是托以命运的安慰。爱情,自由定会在这条大路上被撞的粉碎。
这和爱毫不沾边
她以自己的灵动善良,以及对爱的信仰与希冀,一次次拯救着悲剧。
爱的幻觉
全剧仅有的一次提到地点,是马戏团团长夫人说的“在罗马”,但这个地点没有任何意义。模糊时间和空间,是为了追求精神的普遍意义,并且不受到物质世界的纷扰。
zanbanuo在海边最后的镜头看的心跳漏了一拍 大海往往引人深思 也引zanbanuo深思自己对于jiesuomina的真实情感 是笨拙的没有任何言语感情的 却又是最纯粹的
9.0
其实并不喜欢这种因为爱一个人而去证明自己的价值的方式。但这无疑是一部好电影,有意境的镜头,悠扬的旋律,主角动人的演技,回味无穷的结局,这是部引人深思的电影。或许我并不赞同这样的爱情模式,但它确实值得观看,我能感受到主角细腻的感情和真挚的爱,这足以使人动容。以及,豆瓣需要四星半。
“生活让我哭太多回了,至少在他这儿,演出是快乐的。”被深深打动,单纯的剧作传达出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每一个人都那么执拗却惹人怜爱,天真的外衣下包裹着无限悲情,而马西娜的表演在这样的容器下无懈可击,真的感觉可能永远不会再有一个能和她一样的演员了。
On the road a soul never stops chasing for attachment
费里尼
认识了一个宝藏导演和女主,男主是老熟人了~
你见过那种明明想要说话,却只会大声犬吠的狗吗?
混蛋大叔与神经质萝莉的组合,荒诞的组合与无聊的卖艺节目展现出二人悲剧的一生。在恨意与嫌弃之中抱团取暖,在相互排斥之中不觉间已产生爱意,在最后的结尾才明白曾经爱过但已早已失去。
无数漫长的告别。
看完挺难受,女主角如珠宝一样珍贵,好奇,好学,友善,却被错付了人生。
怎么会有这么痛这么悲的电影,五六十年代的导演好像格外爱写悲苦,也格外忠于大海,特吕弗是不是很喜欢这部才拍出了四百击的名结尾
那一段曲调优美极了。
“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我也不知道这块石头有什么用,但如果没用,那世间一切都没有意义。”
无感
费里尼Italian Neorealism时期的代表作。
喜欢女主
人只有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
……
被挣断的铁链,吹奏哀乐的小号,寄托爱的项链。现实擂响悲惨命运的鼓点,大路宽广漫长无垠,可我们将以何向前?
费里尼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费里尼用如此悲伤的故事告诉那个年代的意大利人,底层人物的人文关怀是相互的。
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和惆怅,一种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的情感。一段街头艺人和苦命女人的感情(甚至不算爱情),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说不出这个粗鲁的男人哪里好,说不出这个苦命女人为啥身处绝境却处处有人帮助,她自己也说不出自己为啥不选择更容易的生活。女演员如果是本性演出的话,男演员是真正的大巧若拙啊!
我受不了了,这片看得我心梗。
8.5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刻意的输出一些观点,只是讲了一个悲伤到令人痛彻心扉的故事
某几个场景似家乡
悲伤😔回忆是一瞬间的,死去的回忆活过来了
这不是在讲述一段悲剧的爱情,而是真实地记录一颗天真的心被摧残的全过程。
悲伤的小丑
还行
生活是贫穷、寒冷、饥饿,是一条又一条岔路,总是在离别、重逢与失去。人生的意义我不得而知,而又有谁能将一颗石头的故事谱之为歌?
人好复杂呀
男二比男主可爱,出现得太迟又离开得太早。重要的故事都在路上发生,可是什么也没留下。女主演得真蹩脚。
小人物的…
好意外啊。居然是这么甜美的故事。
不知道怎么评价,只觉得无奈和苦涩,对于戏中每个人的命运都一样。
好让人心碎的故事
触动不是那么深吧,一刷没感觉到很有意思,开始觉得女主有点神经病,演的有点奇怪,后面倒是越来越好。赞帕诺大男子主义太厉害了,太可怕
傻瓜这个角色的设定很精妙
恕我才疏学浅但我真的看不出来任何亮点
特别喜欢傻瓜和杰索米娜的部分!
4.5有些狗想说话时只能吠/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我也不知道这块石头有什么用,但如果没用,那世间一切都没有意义。有点哲思的感觉,这一段的表演和台词也细腻到位,真的很动人…
上帝啊 也赐给我一个费里尼的老婆吧 不对 说错了 费里尼的老婆还是赐给我吧
马戏团里都是小丑,他与她们负责观众的欢笑,却忽略自身的寂寞。Giulietta Masina在Fellini的镜头下,像是精灵,像是天使,但却挣不脱现实这束缚,斩不断困顿这枷锁。
这是一部看过之后,再次听到那悲伤的音乐便会悲伤不已的电影,她深深的戳痛了我的心,即便我的思绪还是混乱不清。我有好多的不理解,她不走、她走了又回来,她忍受、她不反抗,那个卑微到尘埃的女人,坚信自己和小石头一样拥有冥冥之中的意义。
老家电视上为数不多的免费片
💗如果你不和他在一起,还有谁愿意和他在一起
1遍 2022年12月24日费德里科·费里尼“孤独”三部曲《大路》《骗子》《卡比利亚之夜》
《大路》是意大利电影艺术大师费里尼早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影片讲述了一个轻微弱智的女孩杰尔索米娜被母亲卖给流浪艺人藏巴诺 从而开始漂泊卖艺的生活 最终却被藏巴诺抛弃死亡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导演再次以强烈的“费里尼风格”生动描绘了意大利罗马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 带给观众一种苦涩而又震颤人心的悲剧力量
四星给女主的表演,但这个故事没打动我。
即使男人爱你又能怎样
“就算是一个石头,也是有用的。”
大路上的两个人 一个往下坠另一个也往下坠
第一次在观影中体验如此深刻的悲喜交加,最喜欢的女性表演和最共情的表演,每分每秒都使我沉浸和动容
那些飘渺的东西是你永远抓不住的
后半部分有点无聊了。
这哪里是爱情……小丑离爱情最近的时候是傻瓜要带她走的时候,但她自己把爱情推开了。后来那些自求多苦都可以看作婚姻的变种。超雄男也从来没献出过爱情,他只是在小丑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直是孤独的,无论有没有小丑都没差。
现实都是在欺负老实人。
拉片实验室220131240201“好情郎走钢丝,笑声郎朗,却脆弱不设防。坏情郎走四方,凶神恶煞,却落寞不懂爱。打鼓吹号的大眼睛天使,只会扮演自己,为他人留守。这颗星球上,无数条大路,无数条路上,澄明的灵魂遇上寂寞的心,时间才是奢侈品。”傻瓜之歌。
这根本不是爱情啊 为什么这么多评论在讨论爱不爱的?“卑贱”的生命像海浪,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堕落或者死去。费里尼最新现实的一部ps:我真不觉得朱丽叶塔丑啊,她多可爱啊
两次告别(跟走钢丝的人和修女)女主的的悲容最触动人。有人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笨拙的爱情故事,请恕我不能认同。
补标,♂导演令人恶心的自我感动
会爱但不会表达的人酿成的悲剧,这结局啊。。。哪怕有可以挣脱铁链的胸膛但也禁不住心碎的痛
没想到是如此令人心碎、心酸的故事。她那么美好,天真、善良、有天赋、对未来充满渴盼,最后被一个男人活活折磨疯了,成了贫苦生活的祭品。不是除了她还会有谁留在他身边,是他贬低、如待畜牲一样对待她,让她没有能耐离开。起初是他不准,后来是她不愿,再后来是他丢弃。“傻瓜”给的爱怜成了全片不多的温暖时刻,笑着道别,问“你能跟我走吗”之后,又慌忙接“我不带没有用处的人”替自己解围。正是傻瓜的死,彻底压垮了她对未来那一丁点儿寄望,彻骨寒冷。怎么这么会讲故事,死讯是陌生女人讲出来的,一边晾晒被单一边平静地说,男主人公内心震动,我哭得不能自已。要如日常,却最是波涛汹涌。
杰索米娜靠墙瘫坐,藏巴诺的身影打到墙面照在她身上,她赶紧躲开
忠贞的爱人和恣意潇洒的天使…贱贱的好喜欢
人类情感本身是复杂的,不是只有爱情。人也是复杂的,不会将好人坏人写在脸上。
好看
人生这条大路不好走,选择很重要
dang that parting scene between gelsomina and il matto broke me 😢 now the melody has been imprinted in my mind
他杀了她
每个东西都有用处,比如这块石头
重温。大路也许是费里尼内心歉意的投影,也许是对古典技法的致敬,但无论如何你不得不承认,他用最克制的镜头语言把无言的陪伴拍得如此动人。
毫无包裹的纯真善良像一面镜子,让男主男主无法回避自己内心的怯懦,所以他选择逃离。小号曲是真善美的悲歌,是天使留下的痕迹。克制的伤感美。
价值观过时了,女主依然可爱
野人也有爱,大石碎胸口
无法言表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