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鱼谱 자산어보

小编点评:兹山鱼谱 자산어보 多年前还曾采访过李俊溢导演,他很温和,但电影的力道却很深。这部电影可当成苏东坡式的乐观流放物语,但导演的意图并非展示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反倒是展现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看似在讲出世,实则在说入世。昌大倒底是泯灭不了良心之人。而丁知铨早已熟知官场里的一切,才想要看到一个没有王权的新世界。不知怎的,想起了...

导演
李濬益
主演
薛景求,卞约汉,李姃垠,敏度希,柳承龙
发行日期
2021-03-31(韩国)
标签
兹山鱼谱 자산어보

小编点评:兹山鱼谱 자산어보

多年前还曾采访过李俊溢导演,他很温和,但电影的力道却很深。这部电影可当成苏东坡式的乐观流放物语,但导演的意图并非展示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反倒是展现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看似在讲出世,实则在说入世。昌大倒底是泯灭不了良心之人。而丁知铨早已熟知官场里的一切,才想要看到一个没有王权的新世界。不知怎的,想起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给官员的俸禄很低,致使清贫的官员难以养活全家,这折磨了道德感高的官员,却为贪官污吏横行提供了“潜规则”的土壤。跟电影中讲述的类似,底层官员没有俸禄,可不要通过搜刮民脂民膏来生活,久而久之变本加厉,百姓就没有活路了~真惨烈呀~

“斑鳐走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走的路黄貂鱼知道”
“若不能按照所学的来生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

成为利用对象的学问逐渐失去了生命力,生命在于人民中。
总说要改变世界要先适应世界,可是那样糟糕的世界,盘根错节,难以改变,很多时候,这句话似乎只是一个借口,为了过上鹤的生活的借口。改变世界,可是连“没有王的世界”这样的想法都不敢接受。例如马克思想改变世界,也没有想要适应世界,而是找到了他的道,后人遵行。
所以,要先适应世界这句话,我不再认为它值得被高捧。

9.5分 终于如愿以偿,和好友一起欣赏完这部古典美学之作,黑白分明,淡泊如画,韵味悠长。为学者,应当永葆好奇,为官者,不可缺少仁义。大学士丁若铨和身份低贱的渔夫张昌大之间的碰撞,实在是很吸引人,亦师亦友,教学互长,且读书的目的、教育的意义、人生的选择等重大命题都囊括其中,两位演员的演绎都堪称完美,卞耀汉未来可期。全片三处彩色画面的设计真是画龙点睛之笔,星河流转是昌大“一人独与天地往来”的顿悟时刻,蓝鸟飞翔是一条美丽的生命的逝去,蓝色大海中的黑山是昌大坚定从容的心境外化,他的世界重新开阔起来,有了色彩;于是,观众也从中感受到镜头美学的震撼。

身陷泥淖,心向天道。
身体和灵魂都自由,真是美好的祝愿。

被严重低估电影,当之无愧我的影史第一!
农民把田地当做农田,小吏把农民当做农田,如此剥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真理,薪火相传,绵延不尽。
伟大的理想不死不灭。

朱子之学在影片讲述的年代只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虽然并非所谓本国根源,而是宗主国的传播,但确也影响深远。此外1801年的“辛酉邪狱”既是党争,也是保守派对天主教(西学)的迫害。对儒学传统的反思,西学东渐的思考,实在是中国观众也很熟悉的话题,也体现了中韩两国历史上相似的命运。丁若铨与张昌大,象征了儒家文化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知识分子命运。体制内外,归隐或是为官,为官是清廉还是腐败?《孟子》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渔夫》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岳阳楼记》主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不同人也许有不同考量,但在主人公所处的年代环境下,影片似乎认同的是丁若铨的人生抉择,而张昌大,“不能按照所学的做事,就按照性格做事”.

借着丁若铨被流放到兹山后寄情于山水间而对当地鱼藻等动植物所作的详细考察笔记的故事,以小见大地谈论了诸多宏大议题:由宗教与世俗的冲突而对东西方的矛盾与融合的思考;关于学习和知识及其与个人的关系;由种子与土地的关系而引发的对性别问题的反思;以及对阶级和平等的思考。影片对丁编写鱼谱及昌大放弃做官回到家乡持赞扬肯定的态度,给予怀才不遇之人极大的慰藉。电影前半部分温情美好,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但后半部分剧情便直转急下,一个个冲突不断把影片推向高潮,也让观众的心有如在猛火上被不断炙烤,不得不说导演的功力太深厚,把观众的情绪精准拿捏。影片并没有很丰富的镜头语言,但黑白画面所营造出的类似水墨画的场景把一个贫穷原始的海岛描摹地非常令人向往。韩国电影工业真的强大到难以望其项背了。

近期看到的最舒服、最享受的历史传记电影!
十分赞同豆瓣网友的以下感慨:“中国有苏轼这样的文人的国家,居然让韩国先拍出了这样充满哲理人文气息的电影!”作者不回避自己国家几百年前深受中国儒学文化的影响,不回避西方宗教带来的“西学东进”的史实,即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又通过艺术虚构阐明了自己今天对时代、社会的见解,可谓尖锐激烈,又平心静气。难怪它摘得了去年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的大奖!值得观赏。

虽叫兹山鱼谱,但整部影片中出现了四书五经;虽是韩国电影,但文中皆是汉字和古诗。前半段用喜剧方式呈现,后半段回归正剧风格。想到之前日本的编舟记,现在是韩国的兹山鱼谱,说到底都先拍出来了。大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哪怕是这类题材都不会有有抱负的编剧去创作,应得的。20210911标记,20240329 于机构。

确实是很优美、很完满的历史片。这一对师徒不过走向了两种相反的幻灭。看到快结尾的时候很感慨,年轻时那些热烈的、粗野的、明媚的欢愉,也都随着那颗纯真而未经过丑恶沾染的心一起逝去了。不过还是得说,们士大夫真是到了什么天涯海角都不忘给自己找老婆。感觉这人最美丽的瞬间应当是和兄弟告别,踽踽踏上天涯与海角时的忧愁与强韧的那一刻。

这并不是一部反儒电影,作为一个不反对儒家、天主教、西学的人看这部电影总觉得怪怪的,为什么要将一位思想家的思想框死在性理学和天主教之间呢?
在明朝背景的历史电影中,加入女权、平等国家、生育等现代思想让人很出戏。
拍丁若铨不如拍丁若镛,他的经历更多知名度更高。
三星主要给这很有意境的画面构图。

作为历史传记得真实再现颇引人深思。所谓韩国人拍出中国人的历史未免言过其词。仅就思考西学东渐与逆境诗人的形象结合而言,大抵只能在离经叛道德晚明与三苏称世的北宋分别寻迹;与之相比韩国或许更具有能将主教与圣贤对话的“后发优势”。意境的塑造之下可惜没拍成一部艺术片,而落俗于缺乏新颖的剧情设计,以及略显生硬的情感描摹。

心潮翻涌,如鲠在喉。
男主五六十多岁突然搞大寄宿大妈的肚子让我有些不适,但细想流放的环节倒也勉强能接受。昌大在罗州为官的情节有些脸谱化,按理说他在黑山作为被压迫的人对这些官僚主义早就见怪不怪了,当他自己为官的时候怎么还一副乳臭未干天真灿烂的孩童样子呢?所以这又回归到,是为了完成理想争夺更多的权力还是坚持理想主义的问题。
电影着实是很好的,看完真的更理解“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伪君子,一种是真小人”这句话,东亚传统儒家教育体系是培养伪君子,西洋海洋文化教育体系是培养真小人。不是思想的问题,是人性本就如此。除此之外导演还探讨了很多议题,出世入仕,女性意识,格物致知,文化碰撞…“沧海寄余生”便是如此了。但是昨天看完想到一句特精彩的影评看了两篇论文睡觉醒来后就忘了,以后一定及时标记打卡 😭

斑鳐走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走的路黄貂鱼知道。我们的文化被韩国拍的透透的,这也许也是路的问题。
所谓书就是和孟子论语一样,写明别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推翻的真理,让人不得不走的那条路才叫书。所以儒学到底是什么?说白了是种裹挟,把天下读书人都按在了一条船上。
玉米长得好是因为种子好,但土地同样重要,土不好发芽也不会生长。百姓把土地当农田,官吏把百姓当农田,最后玉米也不再生长了。
你想读书写字取得功名吧?可真遗憾,你是贱民不能科举,没钱买不起空名贴,你以为读书多就能写诗?一边学习一边修养自身,能看清世界才写得了诗。就是因为有你这种人,你所说的理学才会变成如今这模样。如鹤一般活固然好,但就像沾满了泥水污水也来者不拒的兹山一样,做个黑色的无名之人也应该是有意义的。
如果不能按照所学来活,那就按照性格来活吧。

剧作上各个议题恰到好处的组合带来持久的震撼。
同时作为一位中国人,心中同时混杂着一丝不甘。类似的命题与故事,中国的历史中是绝对不缺乏的,可是影视作品却少有涉及,实属遗憾。
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对比也给人以深深地震撼。

像鹤一样生活固然好
做一个黑色的无名之人有何不可

文化类题材是很难拍成电影的,然而韩国人做到了,前有词典,后有这部兹山鱼谱。更难能可贵的是,兹山鱼谱这部电影并未满足于展示流放文人的日常起居,而是聚焦底层的贫苦百姓,揭露了儒家秩序下的尖锐的阶层矛盾,男主将大学奉为信仰,最后信仰崩塌。片中一个官员说得好,若是想抓泥鳅,必须要走进泥水。将儒生们双重标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嘴脸揭露地淋漓尽致。男主最后说若不能按照自己所学的来活,那就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真是点睛之笔,一句话概括了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伟大文人的人生。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了杜甫诗歌的精神内核,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也是韩国电影的一贯优点。

「活成不断向上飞的鹤虽然不是坏事,但即便身上沾满污水泥浆,也要活得像兹山一样,虽外表看着黑暗却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也未曾不是有意义的事啊。]貌似是去年看的,忘记评论了。这部电影还是蕴含很多意义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任何时候,人如果能跳脱出他所生存的环境,从一个相对较高的维度来看这个世界,去思考个人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去审时度势,再从实用处落脚,总是能适得其所的。读书也好,学习也好,总是为眼下的生活服务的。不去计较,能跳脱出来就是胜利的。

如果不能按照所学来生活,就按照自身性格来生活。
《邮差》

读书是为了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心学之用。包容力。以性理学接受西学。并不排斥。anyway,永远不要停止接触新事物。

“我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要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物,用事物来忘却我”
“若不能按照所学的生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

黑白质感很美,构图也好看。配乐像轻松愉快的游戏。影片中丁若铨身为有学识的人,对底层不怎么接触圣贤经典的人还是略显不耐烦。最为动人的是张昌大与丁若铨的告别,你就是这样将我叫你的知识用到与我相反的道上?等他自己尝试醒悟后回来对方早已去世。哎——但我想丁也不后悔将知识授予他,就像我那样。昌大每次捕鱼,农妇煮饭都让我有种《戴夫潜水员》即视感。“昌大,如白鹤般清高地活着固然很好,但像这对全身沾满泥水和污水的人,也来者不拒的兹山般,做个没没无闻的人,应该也是很有意义的吧。”不过爱情桥段都有点cliche

黑白的镜头感如同水墨画,流畅的叙述结构。文与雅,人与人,师徒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但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会源远流长。
是先生完成了鱼谱,是学生把黑山变成有色彩的兹山。

纯祖一年,宁若铃 因受辛酉迫害事件影响被发配到
遥远的黑山岛。来到岛上后,丁若铨对这里的海洋生物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写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

老师是达到功成名就被流放,这些他都体验过了
昌大也只是读了一些书,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同,也为了体验成名得权的感觉
两个人都没有错
兹山鱼谱四个字一开始总给人一种是故事性很强的感觉
看完了才发现 兹山(黑山)鱼谱(鱼书)
即使是黑山 也一直接纳像被流放的人
不要再看了,免得心生爱意 哈哈
关于历史,关于权利,关于底层社会
他们怎么一开始也学的是大学 论语这些

“朱子大的力量真是强大啊”。许是打倒孔家店,修器先修心,抱着从思想上先万象更新,再从行动中获得再创造。只是可惜,思想的力量强大到渗透制度、身心、万事万物。“提问也是学习的过程,只会背诵的学习误了国”。包括对土地种子与父亲母亲女性平权的讨论,也是早早地基于思想上的启蒙。最后的废除君主制,离经叛道又理所应当。否则也不会有当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系列改革了。最后的阉割倒是挺…高光又决然的,有种强行推动电影至少有某种震撼人心的美。

丁学钟坚韧不屈,直接殉了信仰。
丁若镛态度暧昧,一言不发。
丁若铨看似选择了easy模式——逃避,实际上他选择了最hard模式。 所以什么才是生存之道! 最后昌大带着家人回到黑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看演员表才发现丁若铨和洪忠都居然是同一人饰演😱全片中陆地上的生活有够压抑,直到师徒分开后活在昌大回忆里而被丁若铨念念不忘的飞鸟才扯出了影片的第一抹亮色。最精彩的当属丁若铨与昌大相互教学、思想碰撞的部分,后面突然开始配平略显普通。被流放的知识分子心灰意冷,囿于小岛的贱民急需自我实现,分道扬镳是早已注定的结局。“魟鱼要走的路,只有魟鱼知道;鳐鱼要走的路,只有鳐鱼知道。”

一开始有点没看进去,原来是故事没开始。充满浓厚儒家思想,还有治学、入仕等等,矛盾很典型,两个地位完全不一样的人的碰撞,每一处都充满了文化细节。但是我还是不怎么了解朝鲜的文化背景,总是很自觉代入中国人(反思一下xx为什么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在讨论里大家都很注重昌大行为背后的阶级性,而我自己却感觉不至于牵扯到如此复杂的地步,大概是学古代文学史后读到的类似故事太多了吧,总觉得文人就该如此,是一个环境与社会局限性赋予给个人的。

看着人朝鲜的一口一句论语、大学的讲得那么溜,心里就挺不是滋味的,这十几年学算是白上了,国粹都让人家弄去了,电影也是人家拍的,拍得还挺好,里边东西也挺多,都是儒家文化圈的,主旨中西对抗再加阶级矛盾。就捡最简单的说,现在我是昌大了,我能干点啥呀?我还不如人家呢,我也没背过四书五经也没考上进士,都用上互联网了书也不用人写了,那就有时间多看点儿吧,当个观众就好。

三兄弟将遭屠戮下,顶罪者好死伍尚,而主角活下来并保护了另一位兄弟,拿破仑式的流放,相似的对通透事物的学术追求,此境遇下需要感谢礼所带来的体面,借助了些官场旧情,难得的师生缘,学足是为先,思超反惊人,同流排污终是妄想,白鹤固然好,学兹山做黑色的普通人,也有意义,那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任何方向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点点付出。

纯祖一年,丁若铨(薛景求饰)因受辛酉迫害事件影响被发配到遥远的黑山岛。来到岛上后,丁若铨对这里的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写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他向在这里土生土长、熟识各种海洋生物的青年渔夫昌大(卞耀汉饰)寻求帮助,但最初昌大因丁若铨是戴罪之身而拒绝。后丁若铨了解到昌大在自学识字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于是提议将各自擅长的知识教授对方,昌大最终同意,两人也在相互碰撞中成为了彼此的良师益友。然而,丁若铨在得知昌大学习的目的是为仕途后大失所望,昌大也明白两人各有志向,亦师亦友的二人决定分道扬镳……

相关电影

185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理发师 投稿者

    哲学理念、西方叙事、男本位的怪诞韩国版程朱理学的现代重塑。我承认叙事、画面,但作品本身很难让我有深刻的思考。

  • 头像
    吴子勇 投稿者

    黑白画面中扑闪出一只蓝色的小鸟,它会越飞越远,直至山和海的尽头。

  • 头像
    浮生逆旅 投稿者

    你有陶潛 李白 蘇軾?不,你什麼也沒有。

  • 头像
    守望有你 投稿者

    “斑鳐走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走的路黄貂鱼知道”“若不能按照所学的来生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

  • 头像
    防渗膜 投稿者

    成为利用对象的学问逐渐失去了生命力,生命在于人民中。总说要改变世界要先适应世界,可是那样糟糕的世界,盘根错节,难以改变,很多时候,这句话似乎只是一个借口,为了过上鹤的生活的借口。改变世界,可是连“没有王的世界”这样的想法都不敢接受。例如马克思想改变世界,也没有想要适应世界,而是找到了他的道,后人遵行。所以,要先适应世界这句话,我不再认为它值得被高捧。

  • 头像
    交易思辨 投稿者

    一部关于意义的电影

  • 头像
    也会有未来 投稿者

    如此深度和广度的中华文化,最终却是由棒子国拍出来

  • 头像
    橙子的佩奇 投稿者

    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苏轼苏辙,但是这个故事竟然不是由我们来讲……文化同根同源总是会让我很容易就共鸣到这样的电影,看完之后简直震撼,心情久久无法言喻,简直太赞了。还有就是,卞约汉演技太好了,甚至在我主观看来压过了薛景求一头,他道别那段真的让我泪目,天啊,我不知道怎么夸了!太好了!

  • 头像
    马明兵 投稿者

    想不到朝鲜开眼看世界更早,然而底层的境遇是一样的,人物很饱满,思想很超前,悲剧性也就更突出

  • 头像
    凯子 投稿者

    剧情很套路啊,怎么分数就这么高了呢?通篇乏善可陈,浅薄、生硬,看不出所谓思辨,直至看到贱民自宫的那一幕,决定要给这部戏打一星。

  • 头像
    文学爱好者王亚平 投稿者

    本属于我们的电影。

  • 头像
    丁豆教育 投稿者

    对王权体系下儒家和儒学的思考

  • 头像
    曼陀罗花开 投稿者

    这个导演的片子都好合我口味 ,对于儒家士人群体的精神探讨虽然还是比较浅,但是很难得在电影看见这种表达。

  • 头像
    浅笑轻吟梦千曲 投稿者

    山野渔夫遇到流放文人在流亡岛求知如父如子,明明是如此惨的历史却拍得这么诗意。似乎在纯粹求知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干净的、朴华的。薛景求、卞约汉、柳承龙,一群硬汉演绎的文人风骨让人叹为观止,导演拍出了极度舒适的电影。让你感受到如此黑暗如此翻腾的大海中,捕鱼是件伟大的事,带着光芒的事。

  • 头像
    小王做工程 投稿者

    身陷泥淖,心向天道。身体和灵魂都自由,真是美好的祝愿。

  • 头像
    马文潇 投稿者

    卞耀汉演得太好 一切都如此恰好 恰好是最难得

  • 头像
    七不悔 投稿者

    哎呀,好得很。以为会是很无聊的历史片,但是韩语总会有一些幽默,有些片段也蛮搞笑的。真是围城了,未出世的人看到了世界的面貌是失望而返。而返璞归真的人却也是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总归要被生活狠狠打击过才能才能找到生活的道理,才能说服自己做一个普通人。

  • 头像
    妈咪学前班 投稿者

    超然的活着吧!对古装日韩片都不太感冒。

  • 头像
    苹果柿子橘子李子梨 投稿者

    有些道理即便有先贤告知,也还是需要自己经历一遍才可悟得。进步的是技术,不变的是教训!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如今充斥着的却是一堆没营养的鸡肋!

  • 头像
    大展宏图 投稿者

    如鹤如山,或洁或污,各有其道,自有其性。

  • 头像
    书路勤走 投稿者

    8分。2024.4二刷,感觉对儒家的探讨还不够深刻,得到权利后的滥用任何体制都如此,这更是人性问题。另外,这片子此时此刻的中国没法拍,咱们的历史和文化包袱太重,也仍是剧中人。

  • 头像
    小妹 投稿者

    太绝了,关于读书的意义与经世济民的价值观表现得很好,非常古典的文本

  • 头像
    六月的一点甜 投稿者

    退将复修吾初服

  • 头像
    孤晴 投稿者

    洋人明知地圆,仍然信奉天主…了解朋友越深,我也会受益匪浅。

  • 头像
    体育俱乐部 投稿者

    无论高上,低下,找准位置一样发光发热

  • 头像
    熊小姐 投稿者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头像
    张伟波 投稿者

    现实感厚重的结尾

  • 头像
    投稿者

    视听效果,剧情节奏都不错,唯独情感上无法打动我。尤其后半部分非常明显地让我有种影片想煽动观众情绪的感觉。和两班的对诗就像网络爽文的打脸桥段,反派的贪官污吏非常脸谱化,理想破灭的过程也太简单粗暴。黑白色彩也显得刻意,好像将现代工艺品作旧伪装成古董。相比起来,我更想看编写鱼谱的过程。

  • 头像
    喵呜 投稿者

    被严重低估电影,当之无愧我的影史第一!农民把田地当做农田,小吏把农民当做农田,如此剥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真理,薪火相传,绵延不尽。伟大的理想不死不灭。

  • 头像
    康姆 投稿者

    剧情表现其实很韩国,但又很好看!!

  • 头像
    作者诗雅 投稿者

    内容精彩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又是人家隔壁的……

  • 头像
    阿姣小芈 投稿者

    读书并非为取得功名,尊重也不来自于外在成就,尤其在这样的世代。一部来得如此及时,让人心生感动的电影。这样的老师如果遇上了,就请放在心上,以最敬的情谊尊重之。

  • 头像
    爱呦魏 投稿者

    留白感很强,有点禅意甚至道家意蕴在,不同于韩国政治片一味的拳拳到肉的“浓”,这部处理得蛮“淡”

  • 头像
    热门速递 投稿者

    一想到要上岛,比起害怕,更让人激动呢

  • 头像
    与你手相系 投稿者

    物物尽如此,独笑无人知。

  • 头像
    哇咔咔咔 投稿者

    太好。

  • 头像
    朋友是老酒 投稿者

    世界上的每一刻都有人出世,有人入仕,有人看尽人情与人性,有人适应,有人放弃。若不能按照所学而活,那就随性而活。为了躲开虚无主义,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物,用事务来忘却我。

  • 头像
    实体店吸金术 投稿者

    真希望中国也能拍这种题材的影片

  • 头像
    伏笔魔 投稿者

    虽然剧本完成度差点意思…但能用优美的镜头语言(黑白影像有了水墨的韵味)拍出深入探讨儒家文化影响下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片子,确实惊艳!

  • 头像
    梁明顺 投稿者

    清明 布谷

  • 头像
    熊孩子的熊妈妈 投稿者

    一本鱼谱贯穿了韩国的整个历史拍的真好啊

  • 头像
    小恩发型 投稿者

    好喜欢

  • 头像
    胡梦兰 投稿者

    算是这两年最喜欢的韩国电影

  • 头像
    钱善明 投稿者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 头像
    骑马找房 投稿者

    补标

  • 头像
    那年今日 投稿者

    只能说国内拍的少,说不上拍的有多好,不过是妆其表而未解其神。以及诗作的属实烂。

  • 头像
    让我替你读本书吧 投稿者

    妈呀看staff表才知道是薛景求,我真是…

  • 头像
    以展会友 投稿者

    大自然拥有治愈万种忧郁的神力,不过片子表现不够,黑白的影调也是怪怪的~

  • 头像
    缅甸沙龙国际 投稿者

    对不起,先生。对不起,那个曾经的自己……

  • 头像
    梦里依稀风铃响 投稿者

    守旧派和维新派的对立矛盾,时代变化,一味愚昧只会害了自己,需要有新的思想,接受新的事物,“如果地不好,种子就不会发芽的,如果土不好,就算发芽也不会长到的”台词很好…

  • 头像
    何亚虎 投稿者

    探讨了多个议题,中心与边陲,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士大夫的理想与现实,正统学问与乡野知识,士绅与贱民身份,都集中在了黑山岛上

  • 头像
    花开未央 投稿者

    如友人言:这个居然不是咱们拍出来的,真的应该找块豆腐撞死!

  • 头像
    蘇苏 投稿者

    太好看了 这样的电影看完觉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流泪流得的我嗓子疼

  • 头像
    分享快乐与忧伤 投稿者

    拍挺好。

  • 头像
    永远是沉默的语言 投稿者

    近期看到的最舒服、最享受的历史传记电影!十分赞同豆瓣网友的以下感慨:“中国有苏轼这样的文人的国家,居然让韩国先拍出了这样充满哲理人文气息的电影!”作者不回避自己国家几百年前深受中国儒学文化的影响,不回避西方宗教带来的“西学东进”的史实,即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又通过艺术虚构阐明了自己今天对时代、社会的见解,可谓尖锐激烈,又平心静气。难怪它摘得了去年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的大奖!值得观赏。

  • 头像
    易冰 投稿者

    写几句 挺好的 做黑色的无名之人

  • 头像
    思达电 投稿者

    看到最后还是很悲怆的,到底什么是邪教,买官渎职视百姓为粪土无限索取的田地的人 他们是不是那些真正崇拜于一己私欲邪教的教徒。研究经世济民的学问还是人间一草一木一生命,都是一种选择。在不堪的世道之下,都是郁郁不得志罢了。

  • 头像
    潇潇洒洒 投稿者

    人在相信的事情破灭之后要怎样活下去

  • 头像
    惊弓之鸟 投稿者

    好的东西谁来拍都可以

  • 头像
    孤舟不是舟 投稿者

    温柔、平静、舒适。青鸟飞向天际的时候被击中了。

  • 头像
    喜欢你啊 投稿者

    两年前跟朋友说想看 没想到拖到现在

  • 头像
    苏子楠 投稿者

    荒凉黯然却生机勃勃自由惬意,也未曾不是有意义的事啊

  • 头像
    一禅 投稿者

    从中国历史来看,这种被放逐的文人很多,儒家理想面对世道人心的堕落显得非常脆弱,而道家成了最终归宿。韩国电影百花齐放,值得尊敬!

  • 头像
    楼兰展览 投稿者

    这片子配得10颗🌟!这是我近年看到最好的电影不分国籍!

  • 头像
    屎壳郎 投稿者

    其实不是喜欢的题材!但是真的拍得不错。一开始很担心因为涉及历史所以看不明白看不下去,幸好最后看完了…一股不突兀的哲学味,就算是黑白也很美的镜头画面,漂亮的诗漂亮的人物,命运交叠的时候创造最深刻的记忆和过往。

  • 头像
    盛楠 投稿者

    那只青鸟

  • 头像
    唔讲把你听 投稿者

    这并不是一部反儒电影,作为一个不反对儒家、天主教、西学的人看这部电影总觉得怪怪的,为什么要将一位思想家的思想框死在性理学和天主教之间呢?在明朝背景的历史电影中,加入女权、平等国家、生育等现代思想让人很出戏。拍丁若铨不如拍丁若镛,他的经历更多知名度更高。三星主要给这很有意境的画面构图。

  • 头像
    小罗罗 投稿者

    前半部分看得一个中国人措手不及黯然失色

  • 头像
    韦座坐 投稿者

    做一个像兹山一般黑色的人,是不是也有意义呢?

  • 头像
    姜沈月 投稿者

    真好看

  • 头像
    快三怎么才能稳赚不亏 投稿者

    然而,丁若铨在得知昌大学习的目的是为仕途后大失所望,昌大也明白两人各有志向,亦师亦友的二人决定分道扬镳……

  • 头像
    欧阳永盛 投稿者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 头像
    赵鲜森 投稿者

    3.7 浅谈辄止 会意会心 缺一些力道 这种诗意很让人串味 看着这一切听着西八 总觉得有些蹩脚 但确实拍出了 意境 与我们文化里所追求的韵味

  • 头像
    嗯嗯饿啊 投稿者

    问汝平生功业 尽在兹山鱼谱😭

  • 头像
    道可十八子 投稿者

    我祝福你一生一刹那。。。

  • 头像
    深圳创业补贴指南 投稿者

    韩国人怎么这么会拍啊!

  • 头像
    蜡笔小渣渣 投稿者

    哲学源于自然

  • 头像
    风吹云飞 投稿者

    心潮翻涌,如鲠在喉。男主五六十多岁突然搞大寄宿大妈的肚子让我有些不适,但细想流放的环节倒也勉强能接受。昌大在罗州为官的情节有些脸谱化,按理说他在黑山作为被压迫的人对这些官僚主义早就见怪不怪了,当他自己为官的时候怎么还一副乳臭未干天真灿烂的孩童样子呢?所以这又回归到,是为了完成理想争夺更多的权力还是坚持理想主义的问题。电影着实是很好的,看完真的更理解“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伪君子,一种是真小人”这句话,东亚传统儒家教育体系是培养伪君子,西洋海洋文化教育体系是培养真小人。不是思想的问题,是人性本就如此。除此之外导演还探讨了很多议题,出世入仕,女性意识,格物致知,文化碰撞…“沧海寄余生”便是如此了。但是昨天看完想到一句特精彩的影评看了两篇论文睡觉醒来后就忘了,以后一定及时标记打卡 😭

  • 头像
    槽点仿弹 投稿者

    过于工整,以前应该会很喜欢,现在却觉得略煽情。电影还是不错的,悠远。

  • 头像
    当年明月 投稿者

    黑白也可表现萧瑟凄凉的村庄,那里的世界也可以丰富而多彩

  • 头像
    理查德巴克曼 投稿者

    思密达牛逼啊,太爱韩国电影了

  • 头像
    离人怎挽良人何时归 投稿者

    渔夫捕鱼 牧民打猎 文人读书 武将习武 各行其道 各得其所 学以致用 回归本质

  • 头像
    靳默 投稿者

    道在何方?

  • 头像
    秦佳 投稿者

    可惜啊,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多样的思想,电影表现上却如此贫瘠

  • 头像
    尚美宅装饰赵猛 投稿者

    斑鳐走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走的路黄貂鱼知道。我们的文化被韩国拍的透透的,这也许也是路的问题。所谓书就是和孟子论语一样,写明别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推翻的真理,让人不得不走的那条路才叫书。所以儒学到底是什么?说白了是种裹挟,把天下读书人都按在了一条船上。玉米长得好是因为种子好,但土地同样重要,土不好发芽也不会生长。百姓把土地当农田,官吏把百姓当农田,最后玉米也不再生长了。你想读书写字取得功名吧?可真遗憾,你是贱民不能科举,没钱买不起空名贴,你以为读书多就能写诗?一边学习一边修养自身,能看清世界才写得了诗。就是因为有你这种人,你所说的理学才会变成如今这模样。如鹤一般活固然好,但就像沾满了泥水污水也来者不拒的兹山一样,做个黑色的无名之人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如果不能按照所学来活,那就按照性格来活吧。

  • 头像
    卤三味 投稿者

    思悼鱼谱都让Korean拍了

  • 头像
    琼楼 投稿者

    剧作上各个议题恰到好处的组合带来持久的震撼。同时作为一位中国人,心中同时混杂着一丝不甘。类似的命题与故事,中国的历史中是绝对不缺乏的,可是影视作品却少有涉及,实属遗憾。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对比也给人以深深地震撼。

  • 头像
    愿以自律换自由 投稿者

    诗一样美的电影

  • 头像
    仟宸 投稿者

    可以

  • 头像
    僵尸 投稿者

    像鹤一样生活固然好做一个黑色的无名之人有何不可

  • 头像
    崔亥亥 投稿者

    仿佛看到了李时珍、司马迁等人的影子,为什么一个天朝附属国能优先拍出这类人物传记电影,时代的先驱者思想总是领先历史环境,那我也预测一下,两百年后……

  • 头像
    杨新伟 投稿者

    看完想去过一段岛上生活 当一个无名的人

  • 头像
    风玉竹 投稿者

    内敛深沉,就是这黑白质感糙的很

  • 头像
    小雪薇薇 投稿者

    有种世外桃源感的地方,很难想象一篇短小的文章被导演扩写成这样的影片,出世与入世,传统与西洋,如果不能让这个世界更好,那也就没什么坚守的意义。

  • 头像
    谙三爷 投稿者

    开始看高赞评论和黑白影像还以为是那种静奢风纪录片,没想到开头迅速交代完背景就推进剧情,进入小渔村脚踏实地活泼淳朴的生活流,很吸引人,后半剧情急转直下,慢慢揭露了影片残忍的底色,累累白骨铺就荣华路,官官相护谁看圣贤书。终于终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头像
    天边 投稿者

    🙁

  • 头像
    快乐心理 投稿者

    大道至简。为人处事是这样,电影也是这样,很多人自己想得复杂而已。如果不能实践我从书上学来的,我就努力去做自己笃信秉承的,这就是读书的活着的做事的意义(和终极追求)

  • 头像
    芝麻酱紫 投稿者

    太好了

  • 头像
    心飞扬路曼曼 投稿者

    还在字节实习的时候看的,非常喜欢

  • 头像
    众人网络丨小程序网站 投稿者

    如果不能按照所学来生活,就按照自身性格来生活。《邮差》

  • 头像
    牛肉咖啡 投稿者

    读书是为了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心学之用。包容力。以性理学接受西学。并不排斥。anyway,永远不要停止接触新事物。

  • 头像
    柠檬精不酸 投稿者

    想看很久了,才来打卡。一开始被海报所吸引,看了电影才发现有点绵柔悠悠的感受,一个被发配海岛的高官与一个没落子弟的故事,结局我想昌大应该会接下衣钵继续谱写鱼谱吧。这就是那么多科学家研究生在做的事情吧,我猜的。

  • 头像
    小夏小百科 投稿者

    大概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韩国电影了

  • 头像
    小文 投稿者

    历史故事为底,儒学文化为辅,相辅相成,对应关系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 头像
    小魏呢 投稿者

    看着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爱情不是彼此凝视,而是两个人一起望着同一个远方。老师传授知识,看它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使学生得以不断自我解放和蜕变;学生跟随良师,就像朝着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地方进发,此中的感情真挚、美好,充满希望,亦师亦友,是什么都不重要,也像其他幸福一样,是不期而至又留不住的。

  • 头像
    刘刘二娃 投稿者

    有反思,有哲思,有文化,有格局。为什么很多能把中华文化拍出骨髓来的,总是日本和韩国…

  • 头像
    刘季冬 投稿者

    “我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要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物,用事物来忘却我”“若不能按照所学的生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

  • 头像
    自渡 投稿者

    自己走的路自己知道

  • 头像
    向远而生丶 投稿者

    既能了解韩国西学东渐的历史又能了解海洋生物,我狂喜。黑白拍的没有黑白的味道,就是起到一个滤镜的作用。师徒之情还是很感人的,假如真的没有办法让这个世界变好,那至少怀着包容的心态面对众生,向内心深处取得通透吧。

  • 头像
    无罪 投稿者

    地方性知识、形而下学和西学构成了兹山鱼谱。喜欢种子和土地的比喻。

  • 头像
    一个烟圈 投稿者

    拍得真好,“比起陆地,我更喜欢兹山”

  • 头像
    投稿者

    平静但是充满力量,结局泪目了。 人心太复杂,还是研究鱼有趣。

  • 头像
    奔跑的小羊绵 投稿者

    故事讲很好,但却是没有“女性”的历史片

  • 头像
    风轻云淡贝思特艺术培训 投稿者

    神作啊

  • 头像
    转圈圈 投稿者

    棒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偷袭,让人不赤,但却在棒子的电影作品得到的发扬光大,真的是羞耻。

  • 头像
    趋势为王 投稿者

    探讨出世入世及生存之道。活成不断向上飞的鹤虽然不是坏事,但即便身上沾满污水泥浆,也要活得像兹山一样,虽外表看着黑暗却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也未曾不是有意义的事啊。/既然无法学以致用,那就按我的性情活着好了。色彩:海胆中的青鸟与回归兹山。

  • 头像
    可爱小逗逼 投稿者

    历史与现实/儒学与神学/本性与社会

  • 头像
    永杰 投稿者

    黑白的镜头感如同水墨画,流畅的叙述结构。文与雅,人与人,师徒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但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会源远流长。是先生完成了鱼谱,是学生把黑山变成有色彩的兹山。

  • 头像
    柠檬 投稿者

    感动又无奈

  • 头像
    燕落长安 投稿者

    你走向我,我觉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你朝我笑,我又觉得三秋未见不过一日你是我的东南西北 ,胜过一切苍山泱水

  • 头像
    濯婉 投稿者

    “如果不能按照所学生活,那就只能按照性格生活了。”

  • 头像
    韩解放 投稿者

    韩国人又发明了新的气人方法,他们不光拍zz片可以让我们质问说我们这片土地啥时候才能拍的出来,他们还拍了儒释道片让我们怀疑人生怀疑我们这片土地到底时候才能拍的出来

  • 头像
    祝您鼠年大吉 投稿者

    表子是儒学与基督教的对立之争,里子是思想自由与为人选择的问题,兹山虽黑,但人民纯良,陆地虽好,却世道暗淡,一本鱼谱,道尽的是生活的里子,人性的本善,思想的高度!

  • 头像
    美业分享 投稿者

    5+,开始以为是韩国版的我曾经5星标记的日本”编舟记“,后来我哭了。

  • 头像
    乡味情 投稿者

    绝美的水墨画 电影关于儒家思想和现代普世价值的探讨是很清晰的 和其他韩国电影一样剧情推进的十分丝滑 不是那种立志要把人看睡着的片子 但最后二十分钟情绪的表达略有些太具侵略性 让我有些抗拒

  • 头像
    奇疯无笔 投稿者

    反思一下以上下五千年的底蕴却拍不出一个这样的故事

  • 头像
    歆平儿 投稿者

    扎实的剧本,扎实的人物对位关系,干净利落的镜头。我更喜欢卞约汉了,从未生的狗哥到阳光先生的小花,他的角色总能让我记住。不同时代西学和基督教的抽象化含义让我深思,那时的人们眼中从这套思想体系中看到了什么呢。尽管认识到“山色有无中”,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却是很难,也许这正是兹山鱼谱的重量吧。

  • 头像
    七心夏花 投稿者

    好吵。

  • 头像
    笔卒君 投稿者

    灵光一闪后的俗不可耐,黑白影像和这套拍烂了的叙事放在一起只让人觉得可笑不搭

  • 头像
    李氏针灸 投稿者

    非常喜欢

  • 头像
    肖先生 投稿者

    很佩服 令人回味无穷 薛景求演技太好了

  • 头像
    文十十 投稿者

    一看就很现代的黑白调色 故事很好也很吸引人

  • 头像
    沈小星 投稿者

    纯祖一年,宁若铃 因受辛酉迫害事件影响被发配到遥远的黑山岛。来到岛上后,丁若铨对这里的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写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

  • 头像
    繁星涟漪 投稿者

    如果不能按照自己学过的生活,那就按照自己的性格生活~ 好好生活,因为真实生活已经是一门巨大的学问了~ 不要在自己所选择的地方徘徊太久,就像那个黑山的别将一样 ~ 去热爱,耕耘当下的生活和梦想。 黑色钻石一样闪耀的,深沉的生活和梦想~

  • 头像
    狩人 投稿者

    没看懂中心思想是啥

  • 头像
    陈晓佳 投稿者

    这便是韩国之于我们的先天优势:没有宏大的历史包袱,因而能从盛衰兴替的叙事使命中跳脱出来,平实而亲切地去理解波澜历史中的“人”。

  • 头像
    元子酱 投稿者

    老师是达到功成名就被流放,这些他都体验过了昌大也只是读了一些书,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同,也为了体验成名得权的感觉两个人都没有错兹山鱼谱四个字一开始总给人一种是故事性很强的感觉看完了才发现 兹山(黑山)鱼谱(鱼书)即使是黑山 也一直接纳像被流放的人不要再看了,免得心生爱意 哈哈关于历史,关于权利,关于底层社会他们怎么一开始也学的是大学 论语这些

  • 头像
    爱思考的小路飞 投稿者

    士。

  • 头像
    垃圾 投稿者

    好的电影就像这样,可以没有太多冲突,源远流长

  • 头像
    百丈乡愁 投稿者

    贬谪田园,儒家思想,体制变革,西学东渐,中国类似的历史名人能拍100部吧。

  • 头像
    小雨 投稿者

    很美的一部電影,雖然是黑白色調,但是意蘊很悠長

  • 头像
    恋家 投稿者

    大韩民国反封建主旋律,贵族专权下普通民众水深火热的生活,以此告诉现在的人们我们为何要推翻君主制,建立现代民主制国家。

  • 头像
    小桥流水桃花 投稿者

    感动(ಥ﹏ಥ)

  • 头像
    蓝都精灵 投稿者

    丁学钟坚韧不屈,直接殉了信仰。丁若镛态度暧昧,一言不发。丁若铨看似选择了easy模式——逃避,实际上他选择了最hard模式。 所以什么才是生存之道! 最后昌大带着家人回到黑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头像
    维维酸奶 投稿者

    7/10

  • 头像
    青山 投稿者

  • 头像
    爱在西元前 投稿者

    没想到儒学道教在韩国影响这么深厚 这样的片子不是我们先拍出来 是有点叹息。 昌大回来看着那本书时候 还是很泪目的。 什么时候 我也能写出一首诗就好了。 黑白的很美。

  • 头像
    浅浅浅寒 投稿者

    学以致用,汉学西学都可以,可惜学的东西跟做的却不同。如果目的是读书赚钱 最后就变成了赚钱;纯粹些,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学了什么就做什么,这样会很好。

  • 头像
    燕诗语 投稿者

    喜欢哈哈哈,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剧情方面都不错哈哈哈哈

  • 头像
    龙货 投稿者

    电影是一部好电影,但没觉得像有些人说的本该是我们拍的却让韩国拍了,甚至把中国电影贬的一无是处。承认别人的优秀是对的,但是也别一杆子打死,gq和文化不同,注定我们在选择题材上面的局限性,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虽然不多,但是国内还是有好导演、好编剧和好作品的。

  • 头像
    后小姐姐 投稿者

    八分。感觉还可以更深入。果然还是期待我天朝上国能原汁原味地将古代士大夫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境界展现出来

  • 头像
    小太阳蓦然 投稿者

    这应该是中国拍出来的作品呀

  • 头像
    别提建议 投稿者

    太多熟悉的文化内容了,很佩服。

  • 头像
    钣金设计高 投稿者

    去生活,编鱼谱,写传说。

  • 头像
    岱宗小夫 投稿者

    完全没看出来先生是薛景求饰演的!我的妈呀

  • 头像
    禹贡九州 投稿者

    观感:静水流深

  • 头像
    玄黄大士 投稿者

    拍得不错,遗憾我们有那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太多素材,却鲜有这样的作品。

  • 头像
    倩倩 投稿者

    黑白电影很装逼,连故事都很装。观影时候一直在想现在的韩国人已经看不懂自己国家的汉字著作了,也是不可思议。

  • 头像
    竹子 投稿者

    3.5

  • 头像
    因是 投稿者

    好美

  • 头像
    币云谷 投稿者

    不得不说老儒生这套挺恶心人的……

  • 头像
    蓝军 投稿者

    “若不能按照所学的来生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 未来是属于生物学的。

  • 头像
    城南 投稿者

    影片所讲述的上升了一个高度。理想幻灭的徒弟变成了他曾经不理解的师傅。理学救不了朝鲜人,当然也救不了中国人。

  • 头像
    小客人 投稿者

    读书若只是因为喜欢,不为名,不为利,也不为了所谓的天下苍生,也许就会简单许多。

  • 头像
    乔意暖风 投稿者

    无论何时,都存在领先于时代的人。读书若只是因为喜欢,不为名,不为利,也不为了所谓的天下苍生,也许就会简单许多。

  • 头像
    向前冲吧 投稿者

    既然我所学不能改变任何 那我何不为随性而活

  • 头像
    雷霆战舰 投稿者

    前几天读了《想象异域》,其中正好有关于辛酉教难的内容,那时的朝鲜确实是一个朱子之国。片中也反映出丁若铨本人对于性理学的反思以及对于其他学问的追求。感觉剧本里塞了很多东西,作为一部讲这种故事的历史电影,还不错吧。不过也正像很多豆友提到的,中国肯定也有许多《兹山鱼谱》。

  • 头像
    东西南北 投稿者

    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任何地方多读书都有用

  • 头像
    投稿者

    类似人物传记的叙事,平静淡雅,但是富有哲理和诗意,风骨这两个字真的说起来太多故事了。看完演员才知道是薛景求哎

  • 头像
    你的月亮我的风 投稿者

    大昌最绝望的那一刻,应该是他当上两班后,却发现自己无法改变官吏们横征暴敛的现状,他看着那个因为家里多生出一个婴儿而被迫需要多缴纳一个人丁税的农民割下自己的生殖器,农民的妻子捧着他鲜血淋漓的生殖器哀嚎,大昌开始醒悟,他忠于的王、忠于的朝廷,真的是值得被效忠的对象吗?

  • 头像
    某某某 投稿者

    丁先生大义。兹山鱼谱救天下之万渔民。

  • 头像
    爱碍唉 投稿者

    分别时的那几句对话真让我震撼,这就是进步

  • 头像
    哑铃小子 投稿者

    韩国人拍出了苏轼

  • 头像
    马上减肥办法问我 投稿者

    老师

  • 头像
    王文娟 投稿者

    好看

  • 头像
    花花 投稿者

    若不能按照所学来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有被打到!

  • 头像
    黑色的书包 投稿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头像
    高情商对话 投稿者

    简单而清晰地叙事,人物性格及其明确清晰有特点,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影响了无数的国家,孔子老子孟子等一批前辈在电影中有所展现,寓教育人,学识可以改变人生,改编命运,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特定的国度,特定的名族,是无法与之权利对抗,心酸且无奈~

  • 头像
    神秘黑市 投稿者

    日韩电影,亚洲之光

  • 头像
    沉睡海洋 投稿者

    8分 感动

  • 头像
    囡囡 投稿者

    读书是为了什么?

  • 头像
    米幺米幺污陈莹 投稿者

    如果有一部这样的《苏东坡》就好了

  • 头像
    的陈子豪 投稿者

    好喜欢叙事手法和细节刻画 嫂的那段话也很出彩

  • 头像
    凯士比 投稿者

    看《兹山鱼谱》,想起了初中时读《浮生六记》《苏东坡传》,高中的时候玩《对马岛之魂》。想起以前喜欢背《诗经》,想起《走向共和》。

  • 头像
    陌上花开等归人 投稿者

    刚上的时候看的,已经不记得了

  • 头像
    小姐姐 投稿者
  • 头像
    流离烽火 投稿者
  • 头像
    纳木错 投稿者
  • 头像
    呵呵胡地 投稿者
  • 头像
    取之有道 投稿者
  • 头像
    郑钱钱的小笔记 投稿者
  • 头像
    科蚪先森 投稿者
  • 头像
    高级架构师 投稿者
  • 头像
    涛涛涛涛疯狂掏钱 投稿者
  • 头像
    阿米 投稿者
  • 头像
    天天 投稿者
  • 头像
    荧光城堡 投稿者
  • 头像
    投稿者
  • 头像
    暴雨哥 投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