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独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小编点评:大独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可能我先入为主了,觉得这部电影较卓的默片剧情方面弱些。但想到到拍摄的年代正是轴心国如日中天之际,卓能将其讽刺辛辣的拍摄出来就已经彰显了大师胸怀。而最后的演讲不但并非败笔,更是使得全片升华的地方,因为1940处于战火之中的人们看后能得到的力量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开头第一幕就被那尊古...

导演
查理·卓别林
主演
查理·卓别林,宝莲·高黛,杰克·奥克,雷金纳德·加德纳
发行日期
1940-10-15
标签
大独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小编点评:大独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可能我先入为主了,觉得这部电影较卓的默片剧情方面弱些。但想到到拍摄的年代正是轴心国如日中天之际,卓能将其讽刺辛辣的拍摄出来就已经彰显了大师胸怀。而最后的演讲不但并非败笔,更是使得全片升华的地方,因为1940处于战火之中的人们看后能得到的力量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开头第一幕就被那尊古斯塔夫炮给我来了一波小小的Germany震撼,鉴于此片诞生在那个特殊年代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道具组整来了真家伙。
有一幕小胡子车队游行街边思考者雕塑也在伸手行纳粹军礼实在好笑

3 – 4。又好又坏。太喜欢那些突然出神的段落。在意识到死亡时,飞行员突然开始吟哦。此刻的景别那么窄,他身后的背景“一片空白”,世界不存在了(其实在这出神的时刻,生与死也不存在了,没有意义了),景框将他从中抽离出,或让他陷入那么窄、又那么温柔的对春天的怀想。在死亡之前,他只剩下他自己,并将自身即将到来的死亡完全遗忘。这种“抽离”还出现在女主的特写上(光都不接了)。还有希特勒舞蹈的段落,也是柔软的。此外,卓别林将独裁者的声音化为了某种舞蹈的节奏,通过这种方式,他击碎了那道声音背后的权威(最后,他用自己的声音取代了它)。

最后的演讲值得反复观看,无能的疯子掌握着大权,勤勤恳恳劳动的人民不得安生,人性的恶不只是因为物质和科技的进步,更多是有了允许它生长的土壤,顺从的种子种在了普通大众的心里,但需要反抗的力量破土而出吸收阳光,才能让恶的种子继续隐藏,无法开花结果

在卓别林大师电影中,我觉得这部笑点是最多的,人物形象太生动了,不管是外形、语气状态还是肢体动作,在喜剧中,悲哀小人物的倒霉在普罗大众严重眼中都是滑稽的,但电影将底层阶级的小人物神圣化,将上层阶级的军官丑相化,这种处理是迎合观众的普遍立场的,满足观众得心理需求,也是触发诸多笑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的血肉当然不如钢铁锋利
我的智慧当然不如机械精确
你带着你的钢铁
你开着你的机器
你当然可以消灭我
但只要我的血还是热的
只要我还保留一点点智慧
我就要胜于你
胜于你荼毒天下的野心
胜于你迷惑人民的主义
胜于你的一切
因为我是个人
一个创造美好
拥抱幸福的人

很精彩,但故事只讲了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这个故事的另一半在冷战后的动荡世界,在非洲的贫民窟里、中东巴勒斯坦的战场上。
但这不是卓别林的过错,因为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他的观念是如此深刻地被第一次的经验所决定。而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浩荡的时代潮流都看起来完全不可阻挡。
只希望如果有人偶尔回望过去,都能记起影片结尾那张美丽少女的面孔,那是卓别林第三任妻子宝莲·高黛的脸,每个可爱的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很多桥段还能看到那个默片里无与伦比的卓别林:开头荒谬的战争场景里晕头转向的士兵、跟着《匈牙利舞曲》的节奏给客人剃胡子的理发师(这段太精彩了,一个镜头完成的!)、捧着地球仪气球起舞的独裁者…剩下的时间里,卓别林用不着边际又像模像样的假德语狠狠地把希特勒涮了一番,墨索里尼也没有放过。今天看来,那些假德语的段落多到有些重复,结尾的演讲也是横空出世、不讲道理。但如果说《摩登时代》的卓别林已经是电影史上的伟人,那这部就确认了他在大历史上的地位。39年他完成剧本时二战在欧洲都还没开战,美国更是从上到下都还在孤立主义之中。朗还没拍《万里追凶》,刘别谦还没拍《你逃我也逃》。卓别林不顾外界压力拍出了这么一部立场如此犀利、摘下演员面具挺身而出径直向观众喊话的反纳粹电影,配得上伟大这个词。

在这部电影诞生了七八十年后的今天,片尾那番豪言依旧只是个理想,也许在人类灭亡以后依旧也只是个理想,光辉但是朴素的观点;电影有点无聊了,讽刺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见面的片段打得冗长乏味,整体节奏不好;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两条线居然几乎完全没有什么联系,真希克勒下线得莫名其妙。

过了八十多年,谁能想到犹太人现在成为了「战争机器」和施暴者,应该把最后一段演讲甩到他们脸上看看
后来的很多喜剧多多少少都有这部的影子,但好像也没那么好笑

卓别林一人分饰三角:理发师,希特勒,以及演讲的卓别林。在喜剧效果和政治意义上都达到巅峰的作品,虽然是卓别林第一次使用有声技术,但台词功底也极其优秀。在二战的时代背景下一人承担导演、主演、编剧、制片、配乐创作出如此杰作,仅用“天才、大师”实在难以概括。

“我们有了知识,反而看破一切;我们学得聪明乖巧了,反而变得冷酷无情了。我们头脑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性。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聪明乖巧,而是仁慈温情。缺少了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变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卓别林用声音拓展了他在默片时代形成的电影风格。各个段落单独看设计很巧妙,合在一起就有点散,而且节奏慢了一点

4分给二战期间反纳粹加上卓别林精彩的表演(感觉他应该从杂技中获得过灵感),看1个小时不想看了

#7thPYIFF 09. 回顾
人人都爱卓别林。

一人分饰两角,卓别林把截然不同的两个角色演绎得堪称完美。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片,理发师角色极少的台词,与希特勒大量的语言表现构成极为鲜明的对比。最后的演讲更是经典,默片的搞笑动作与有声片的语言艺术相结合,有时候电影远远高于艺术本身。更值得钦佩的是,影片创作上映的年代与背景正是纳粹势力如日中天之时,作为艺术创作者,卓别林十分清楚这样的影片对于群众们意味着什么。

看的时候以为这部影片拍摄于战争结束之后,但很惊讶地发现部影片完成于1940年,这是轴心国势头正高涨的年份。我坐在电影院里,有那么一刻感觉自己也如同那个年代的人一样,或许是简陋的电影设备,音响里传来粗糙的声响,人们坐在几把木椅子围坐在荧幕前,而在荧幕之外确是战火纷飞,无数人间悲剧在不断地上演,鲜血和泪水混杂在一起,流淌在每个人心中。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还能有多少呢?

#7thPYIFF2023 3号厅
向在黑暗中反抗的勇气致敬,现实意义在现在依然深刻

题材不错,剧情一般,结尾的演讲不错,还以为在剧情的一半就会开始讲”男主和独裁者互换身份的故事” 但是两个人长相一样仅仅只是为了结尾的演讲,中间一大段剧情挺无聊的,尤其是独裁者那段故事,虽然说那个年代刻意的抹黑也算得上是主旋律了,但是不至于那么犯蠢吧

The way of life can be free and beautiful,
but we have lost the way.
Greed has poisoned men’s souls,
has barricaded the world with hate,
has goose-stepped us into bloodshed.

7th PYIFF# 沉默的冲突,极致的张力。卓别林有声电影首作,能见之于有声片的艺术探索和独特情节搭建,但又保有无声片中的律动和夸张的演绎。以诙谐解构专制的滑稽,以幽默直面独裁的威压,在当下更有深远的自省意义。人的本我自由在强制威权下的臣服和抗争。

舒尔茨这个该死的顽固民主分子啊哈哈哈哈。气球这段优雅太优雅了,致命布丁还有突然被疯子广播打乱的约会这段幽默又凄惨。好喜欢对意大利人的刻画哈哈,手语哈哈还有意面不能断哈哈哈。感觉可能是因为当时已经是战时,讽刺也不需要像此前的片子一样温和,所以充满人性光辉的片尾依然振聋发聩。

很爱演讲中的一句话:
“我们思考的太多,感受的太少”。

卓别林模仿希克勒演讲的这个片段 可谓是讽刺至极。一通胡言乱语谎话连篇 一顿趋之若鹜胡乱追捧。这段模仿秀既突出表现了卓别林惟妙惟肖的表演力,又极具反讽意味。
卓别林扮演的理发师在跟随着音乐匈牙利第五圆舞曲的律动给客人刮胡子的片段,他的手随着韵动一上一下 十分有节奏感。可谓之滑稽且生动。

最后的演讲是卓别林电影在左翼意识形态领域上的最高峰,他担得起人民艺术家的桂冠。
德三是迫害了犹太人,而与其同时的东方被迫害的更多的中国人,和现在在犹纳迫害下的🇵🇸人民,他们都值得最后的演讲。
FREE FREE PALESTINE!

两个士兵把元首认成了逃犯,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就敲晕了他。
元首推行独裁和暴政,用灭绝人性的制度奴役人民,最终却死于这种灭绝人性的制度,等于是他自己杀了自己,可能这就是因果循环吧。

太牛了,上映时美国还没正式宣战,但影片的辛辣讽刺以及最后一段的演讲足以表明卓别林反对种族歧视反法西斯反战同时希望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为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共同奋斗的鲜明态度了,有那么点亲共的味儿,难怪麦卡锡时代会遭受迫害。

7.5 虽然是有声喜剧,但精彩搞笑片段还是多以默片的形式呈现,前面一度衔接的很不自然。后半段男主直接下线半小时之久,直接跳跃到逃出集中营和演讲部分,显得有些突兀。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恶搞二战电影中很不错的一部,结尾一直以来被津津乐道的演讲更不必说(虽然我还是觉得一部荒诞喜剧毫无铺垫的以热血演讲来结尾很突然)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显得过分简朴,笑点已经无法打动我。但任何创造都是从最最最简单开始,这种稚拙的宣扬反而显得格外诚挚。卓别林精彩绝伦的演技,让四肢像小丑一样动起来,在最后又拥有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去完成演讲。出自真心的作品总会打动人的。

最好最自然的喜剧就是把常见的丑陋讽刺给人看。 讽刺戈林是如此到位,独裁者们常让百姓们勒紧裤腰带,但他们自己确脑肥肚圆。 镜头语言极度丰富,处处都有讽刺与幽默。 最后的演讲震撼人心。 人是用来爱的;物是用来用的;但总有些国家高层,反其道而行之,把人当作工具,去追求虚伪的功名,这就是这个世界愈发兴旺,但分歧却日益加剧的原因。

细节笑点过于密集,差点死于缺氧。看到希克尔的队伍经过现代主义雕塑the Venice of today and the Thinker of tomorrow直接笑晕,用事实证明了卓别林的天才并不限于默片时代。由于习惯了他的动如脱兔和嬉皮笑脸,理发师给女配美容时一开口那温柔的英音显得反差极为明显。还有抓住精髓的仿希特勒式德语,以及最后那段由浅入深从沉静转向激昂的演讲,那感觉就给人一种“至今你们看到的默片,只不过是我万千才华的冰山一角”一样。另外考虑到影片拍摄于二战进行时,可以说是影史最早批判希特勒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讽刺剧了,在已经因为摩登时代被胡佛盯上的情况下,还有勇气拍这种类型的电影,实在是五体投地。

20230917 四星半 炮弹转圈,话筒弯腰,Hynkel唾沫横飞,士兵整整齐齐鼓掌,interpretation delays,audiences get lost in translation。和地球仪跳舞的scene好优雅,好几个没有对话的片段表现力超强,不愧是默剧大师。但是我犯了什么罪要让我生日当天听complit老师的映后谈…听完感觉电影都变难看了…

1940年的德国正值纳粹鼎盛阶段,横扫欧洲,还未开启巴巴罗萨,而美国也尚未参战,卓别林于此时敢于自导自演投入200万美元拍摄这样一部对纳粹极尽讽刺,并赞颂民主自由、民族平等的作品,实属不易。卓别林的小胡子形象要早于希特勒,他所塑造的独裁者形象也是十分经典。

又讽刺又荒诞
最后的那段演讲太激励人心了!hope!look up!

极尽讽刺,在那个年代直接犀利反映当时的政坛,形象又滑稽。最后的演讲争议最多,有人说是升华,有人说是败笔。从我的观点来看,多少是有些突兀生硬的,至少从其故事中的经历与情境,突然迸发出那样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演讲是不合常理的。只能说这是当时卓别林等人的观点侧面表达。

从小就跟着老爸看卓别林的默片了,小时候总是看得很开心,殊不知他也有个不甚幸福的童年。较少知道历史的我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跟着节奏理发的barber,愤慨激昂得演讲的barber!摆脱贪婪!为自由,为民主!

电影情节没有很喜欢。
结合电影历史时代背景,还是挺超前和勇敢的。

一人分饰两角,卓别林演技当然没的说,世界第一流。然而太多碎片化的剪辑和毫无意义的双线叙事,严重损害了本片的节奏感。理发师的部分还是相当有趣的,不论情节安排、动作设计、就着音乐节奏理发、雅客先生院内院外的调度、房顶逃窜的戏码,都可圈可点。但全片政治意味太浓,严重削弱了艺术性。讽刺希特勒的内容过于多了,诸如办公、会客、签署命令、会见外宾,简直是为了黑而黑,为了丑化而丑化,把希特勒塑造成一个滑稽暴躁又神经质的蠢货,实在是没必要。双线交汇于最后一场演讲,可谓激情澎湃,看得出都是卓别林本人的心声。须知本片上映于1940年,彼时美国还未参战。卓别林是顶了多大的压力才在这个时候向全世界抒发胸中的一腔愤怒啊!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办公室玩气球那场戏,地球仪上的中国地图是中华民国海棠叶,非常完整,值得点赞。7分。

影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托曼尼亚王国独裁者辛格尔(查理·卓别林饰)上台。他的大肆扩张导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并且他大搞阴谋政策,煽动民众对犹太人的敌对与仇恨,让犹太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被征入伍的犹太人理发师查理(查理·卓别林饰)更是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难逃一劫。当查理逃出边境时,被驻守在这里的军队误认为是独裁者辛格尔,他趁机做了一场“为自由而战斗”的大演说。

该片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片,摄于希特勒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片中对他辛辣讽刺跟丑化比比皆是。本片荣获第13届(1941)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音乐5项提名。

相关电影

177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李氏针灸 投稿者

    把地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气球芭蕾。卓别林的一战讽刺喜剧,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开头战场上那些大炮操作真的挺搞笑的。

  • 头像
    瞗爹 投稿者

  • 头像
    小甜心 投稿者

    最后的演讲升华了一切

  • 头像
    亲爱的不二 投稿者

    卓别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对和平的期待。电影叙事的巧妙,至今仍然不觉得过时

  • 头像
    刺槐女侠 投稿者

    喜剧的本质是讽刺

  • 头像
    十三 投稿者

    我們現在所受的苦難,都是人類貪婪的結果。

  • 头像
    陈晨小可爱 投稿者

    最后的演讲的精彩

  • 头像
    吉祥如意 投稿者

    开头第一幕就被那尊古斯塔夫炮给我来了一波小小的Germany震撼,鉴于此片诞生在那个特殊年代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道具组整来了真家伙。有一幕小胡子车队游行街边思考者雕塑也在伸手行纳粹军礼实在好笑

  • 头像
    迷失心途 投稿者

    致敬大师!

  • 头像
    书路勤走 投稿者

    经典中的经典,卓别林敢于在1940年拍摄讽刺希特勒独裁统治的影片,使这部影片不仅有艺术价值还有现实意义

  • 头像
    张程鹏 投稿者

    卓别林“玩转地球”的场景真是绝对经典了。

  • 头像
    风过月色寒 投稿者

    我是持最后的演讲是败笔的人。特别是放在当下。但放在当时,也是一种当下,这种发声很有力量,算不上败笔。就算是今天,我也不认为特别失败,也说不上特别好。好坏参半那种吧。

  • 头像
    几许清茶 投稿者

    和平自由万岁

  • 头像
    開杺 投稿者

    伟大的电影

  • 头像
    常熟鸿鑫风行汽车 投稿者

    大师的又一部神片!都刷起来啊!

  • 头像
    读者 投稿者

    #大师展卓别林03 在短视频上,早看过了那段振奋人心的演讲,今天终于走过两个小时的电影时长来到它面前

  • 头像
    花开花落花无心 投稿者

    满分

  • 头像
    夭夭 投稿者

    小时候在DVD看了很多遍,最淳朴的快乐,他把默片演出了高度,又把有声的欢乐带给世界。

  • 头像
    也会有未来 投稿者

    最后一个长镜头,😭

  • 头像
    阿慧大侠 投稿者

    你们不是机器,你们不是动物,你们是人。

  • 头像
    大王来了 投稿者

    2023.10.27@b站 看完传记再来看这部,更感受到大师的魅力,笑中有泪,泪中有希望

  • 头像
    一颗小萝卜 投稿者

    就是爱看。

  • 头像
    骨科小医生丸子 投稿者

    我的血肉当然不如钢铁锋利我的智慧当然不如机械精确你带着你的钢铁你开着你的机器你当然可以消灭我但只要我的血还是热的只要我还保留一点点智慧我就要胜于你胜于你荼毒天下的野心胜于你迷惑人民的主义胜于你的一切因为我是个人一个创造美好拥抱幸福的人

  • 头像
    凉季 投稿者

    相比摩登时代,更喜欢大独裁者。

  • 头像
    呼呼哥 投稿者

    我对动作的笑点感受不深,反而对其中想表达反战的含义记忆犹新,最后理发师的演讲,将人类化作一个整体,当时是对说纳粹,现在是对犹太右派恐怖主义说

  • 头像
    佳扬的天空 投稿者

    好搞笑!!!好深刻!!!

  • 头像
    烟雨云顶山 投稿者

    伟大的,正确的,回归人性的演讲,对自由,对民主的呼唤,振聋发聩。未来有无数个可能,生存还是毁灭,灵性还是残酷,生命来自偶然,维持还需冷静。

  • 头像
    生还者 投稿者

    很精彩,但故事只讲了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这个故事的另一半在冷战后的动荡世界,在非洲的贫民窟里、中东巴勒斯坦的战场上。但这不是卓别林的过错,因为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他的观念是如此深刻地被第一次的经验所决定。而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浩荡的时代潮流都看起来完全不可阻挡。只希望如果有人偶尔回望过去,都能记起影片结尾那张美丽少女的面孔,那是卓别林第三任妻子宝莲·高黛的脸,每个可爱的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 头像
    投稿者

    荒诞又讽刺,贡献了很多经典场面,放到现在依然能让人捧腹大笑,再考虑到当时的拍摄背景更是肃然起敬。

  • 头像
    躺着看天空 投稿者

    当时的人看到这部片子的震撼我是体会不到了 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即使是虚假的希望,情节太多了 导致看完印象不深,最经典的就是最后的演讲 那是这位大师在真实废墟中 丢弃小丑面具 唯一勇敢而真实的声音

  • 头像
    夫杰 投稿者

    抬头吧,抬头看吧!

  • 头像
    球球球球呀 投稿者

    最后一段演说荡气回肠

  • 头像
    数字魔盒 投稿者

    但是确实不那么好笑了……

  • 头像
    安安小同学 投稿者

    we think too much and feel too little

  • 头像
    安吉儿 投稿者

    最後的經典演講不是簡單的拔高主角的形象,這個電影上映的時候是1940年,此時美國和希特勒的關係還相當曖昧,這個演講表達了卓別林對於美國政策的不滿,相當有政治訴求

  • 头像
    无罪 投稿者

    好看精彩好看精彩好看精彩好看精彩好看精彩好看精彩好看精彩好看精彩好看精彩

  • 头像
    闻香 投稿者

    和东东大哥和大嫂回忆起群群卓别林大师的电影

  • 头像
    莫叫爸爸 投稿者

    刚刚看了感觉还不错的 推荐大家观看

  • 头像
    明燁 投稿者

    最后的演讲看得热泪盈眶,同样也适用于现在,独裁者终将逝去,人类会实现大同,社会将走向共产。卓别林能登神坛的原因就是底层走出来的他有一颗始终向阳的心,一个纯粹的坚定的理想主义践行者。

  • 头像
    夜独哈哈和 投稿者

    大独裁者 9.0 很难看到这么直接敢表达的片子了 不代表认同价值观 但电影就是应该敢于直接表达

  • 头像
    一夜奈良山 投稿者

    过了八十多年,谁能想到犹太人现在成为了「战争机器」和施暴者,应该把最后一段演讲甩到他们脸上看看后来的很多喜剧多多少少都有这部的影子,但好像也没那么好笑

  • 头像
    何结琴 投稿者

    machine men, with machine minds and machine hearts

  • 头像
    追梦 投稿者

    政治意义上是一部伟大的电影,电影本身没有默片时期的作品精彩。

  • 头像
    您的账号已冻结请联系后台管理员 投稿者

    喜欢

  • 头像
    周小仆 投稿者

    如今看来很老套的拍法,没有什么意思,但最后那段演讲以及全片讽刺、抨击的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 头像
    会腾飞的羊 投稿者

    反战

  • 头像
    七八妈妈带娃 投稿者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估计可以追溯到中小学时代了,感谢电影频道

  • 头像
    阿顺 投稿者

    太好了😭

  • 头像
    投稿者

    时代意义更大一些。

  • 头像
    专业老师 投稿者

    支持屠J

  • 头像
    冰藍雨 投稿者

    时至今日,世界依旧未变美好,世界上依旧存在专制、战争、仇恨。我衷心的希望人类没有明天,每一个群体动物或人种、国家因为人类而灭绝,我的衷心都将更加强烈。

  • 头像
    投稿者

    卓别林用声音拓展了他在默片时代形成的电影风格。各个段落单独看设计很巧妙,合在一起就有点散,而且节奏慢了一点4分给二战期间反纳粹加上卓别林精彩的表演(感觉他应该从杂技中获得过灵感),看1个小时不想看了

  • 头像
    中公教育 投稿者

    没的说

  • 头像
    刘昊宇方柚电竞酒店 投稿者

    卓别林真不愧是喜剧大师!

  • 头像
    雪姐 投稿者

    #PYIFF# 最后的独白真诚又清醒 穿过将近一百年的时光仍然熠熠生辉 好像一切都实现了又没有彻底实现 真正的自由、民主、人本主义遥远又熟悉/难以描述 片尾热泪盈眶

  • 头像
    流年不利 投稿者

    1940年。

  • 头像
    侠谷柔情 投稿者

    当喜剧片来看还是挺不错的。政治宣统元素过多,但这正为当时的世界所需要。

  • 头像
    葛盛 投稿者

    #7thPYIFF 09. 回顾人人都爱卓别林。

  • 头像
    格拉绵绵 投稿者

    这是一次伟大的恶搞

  • 头像
    乐澄一 投稿者

    反复观看匈牙利第五圆舞曲踩点剃须那段 想起来小时候跳舞考级扶把练习跳过这首曲子感觉超有共鸣 另外“希克勒”跳着舞转动接抛充气地球那幕 看似将世界掌握手中但气球爆裂的瞬间一切仍是梦幻泡影 爱死这个隐喻

  • 头像
    投稿者

    有不少经典名场面,对希特勒的丑化嘲讽出其不意、神乎其神,不愧象征着那个时代黑白片的最高成就。很搞笑。

  • 头像
    三十 投稿者

    国宝级别电影 致敬

  • 头像
    夏天的风 投稿者

    卓别林好厉害啊,最后那一段演讲的情绪递进太强了。

  • 头像
    五星照明澳克士灯饰 投稿者

    结尾的演讲是对全人类永恒的启示,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巴以冲突。

  • 头像
    野体文心 投稿者

    很高级的滑稽 和 理想的光辉 还有 勇气

  • 头像
    私人教练贝贝 投稿者

    17号(1.30pm)最后演讲我都看哭了,大家津津乐道如此喜爱的这个小小的人物形象之中有巨大的爱和善意的力量,这样的打动人。

  • 头像
    世界不相信眼泪 投稿者

    PYIFF 卓别林 你好牛啊

  • 头像
    月移星影 投稿者

    5.1

  • 头像
    莫那耶 投稿者

    #7thPYIFF2023 3号厅向在黑暗中反抗的勇气致敬,现实意义在现在依然深刻

  • 头像
    陈桂军等领导 投稿者

    太绝了,尤其在此时此刻看!卓别林气概过人!#7th PYIFF#【大师回顾展】

  • 头像
    十四二十三 投稿者

    平遥国际电影节观看,很赞

  • 头像
    飞翔的流鱼 投稿者

    边看边想象这是1940年的电影!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多大的意义!

  • 头像
    明天过后 投稿者

    今年国庆看了。希特勒真小丑。

  • 头像
    依錦 投稿者

    这真的是人才

  • 头像
    公众号普通人的商业帝国 投稿者

    以幸福作为自己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成就作为自己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思考作为自己唯一的主宰。

  • 头像
    宅尚美全屋定制 投稿者

    电影的时代意义比电影本身更大,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 头像
    肉番烧 投稿者

    #7thPYIFF# 结尾一段无需多言,现实总在上演。

  • 头像
    明明 投稿者

    此刻回顾此片是个好时机

  • 头像
    爱吃橘子的小核桃 投稿者

    23.10.14于平遥 最后那段演讲冥冥契合了当下

  • 头像
    东山岛小沈阳 投稿者

    7.5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竭尽前面所有的情节 只为说出最后的和平誓言.放在历史维度固然伟大 可是以电影标准来看 不够.

  • 头像
    唐雷 投稿者

    9.5分。无需多说。

  • 头像
    啵啵啵 投稿者

    #7thPYIFF#回顾 第一次看这部卓别林的首部有声电影,感觉卓别林还是更适合纯粹肢体语言的默片

  • 头像
    忘忧草 投稿者

    很爱演讲中的一句话: “我们思考的太多,感受的太少”。

  • 头像
    康乐百岁 投稿者

    为自由 为生命

  • 头像
    柏长青 投稿者

    2023.10.14 平遥电影宫 很辛辣的政治讽刺电影。小时候看只记得好笑有趣,现在看来满满都是唏嘘,那个年代这片估计把希特勒气的够呛,最后那段演讲也到位。

  • 头像
    疏帘淡云 投稿者

    想不到,电影频道看的

  • 头像
    维维逗奶 投稿者

    1940年拍出这样的电影…太伟大了。

  • 头像
    樱花社五更 投稿者

    结尾值得

  • 头像
    千年小鹿鹿鹿鹿鹿 投稿者

    那个年代敢于就是牛。

  • 头像
    小迪 投稿者

    为自由而战斗,遗憾的是,他们只想当皇帝。

  • 头像
    余生只有你 投稿者

    (一些和电影无关的话)刚收到自己做的胶片票根,想着正好送给今天第一场和我邻座的影迷朋友当纪念礼物,送出去之后我才发现是阿弥和s,我居然坐他们俩旁边看电影🥹

  • 头像
    林中的鸟儿 投稿者

    9.2

  • 头像
    逸毒 投稿者

    迟到了,在平遥看的大荧幕版!有一次都笑出声了,我也想拍的这么有趣。

  • 头像
    华亮星照明 投稿者

    7th PYIFF hall1 回顾展

  • 头像
    圆傒 投稿者

    自己做志愿者自己在管理的影院睡的四仰八叉 被观众鼓掌声叫醒去开门……

  • 头像
    三十二层 投稿者

    堪称经典的表演技法,浪漫化的黑白滤镜

  • 头像
    姚十三 投稿者

    特别喜欢最后那段演讲词。

  • 头像
    严宝国 投稿者

    卓别林模仿希克勒演讲的这个片段 可谓是讽刺至极。一通胡言乱语谎话连篇 一顿趋之若鹜胡乱追捧。这段模仿秀既突出表现了卓别林惟妙惟肖的表演力,又极具反讽意味。卓别林扮演的理发师在跟随着音乐匈牙利第五圆舞曲的律动给客人刮胡子的片段,他的手随着韵动一上一下 十分有节奏感。可谓之滑稽且生动。

  • 头像
    胡乱思想 投稿者

    行云流水的喜剧动作,辛辣直接的权力嘲讽,振聋发聩的主题演讲,是本片封神的三大核心要素,也是经典喜剧最宝贵的内核。

  • 头像
    皮大王的 投稿者

    最后的演讲是卓别林电影在左翼意识形态领域上的最高峰,他担得起人民艺术家的桂冠。德三是迫害了犹太人,而与其同时的东方被迫害的更多的中国人,和现在在犹纳迫害下的🇵🇸人民,他们都值得最后的演讲。FREE FREE PALESTINE!

  • 头像
    叮咚 投稿者

    超好看 无可挑剔 看完很放松

  • 头像
    豆豆老是吃不饱 投稿者

    建设美好世界,贪婪的独裁者会付出代价,乌云会消散。

  • 头像
    春明子 投稿者

    两个士兵把元首认成了逃犯,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就敲晕了他。元首推行独裁和暴政,用灭绝人性的制度奴役人民,最终却死于这种灭绝人性的制度,等于是他自己杀了自己,可能这就是因果循环吧。

  • 头像
    陈默 投稿者

    电影本身6-8分,但是啊但是,最后的那段话,直接升华主题了。

  • 头像
    時光禾田 投稿者

    太好看了

  • 头像
    能取个帅气的昵称不 投稿者

    最后一段演讲太牛了

  • 头像
    王美玲 投稿者

    Look up!结尾令人振奋的演讲词,二战期间冒着危险创作此片,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Chaplin的肢体语言表演是一绝!甚至一人分饰两角。这是表演的艺术,也是人道的光辉。

  • 头像
    天使精灵 投稿者

    Look up, Hannah! Look up!

  • 头像
    止此而已 投稿者

    卓别林的电影直到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 头像
    周周 投稿者

    大师,神中神!

  • 头像
    撒旦 投稿者

    跳梁小丑啥时候都有。

  • 头像
    因果 投稿者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

  • 头像
    丫丫他爸 投稿者

    剧情相对弱了些 时代意义很强

  • 头像
    翻包视频祝福语 投稿者

    没看完。

  • 头像
    投稿者

    这部电影内容还不错,演员演技也还好。推荐观看!

  • 头像
    投稿者

    入木三分

  • 头像
    投稿者

    Fight For Liberty

  • 头像
    小吴 投稿者

    最后的演讲振奋人心。交换身份梗+肢体喜剧,现在在看感觉笑点一般,但是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抗确实不易,特别是在二战还没有结束是创作的这部作品,更是难得

  • 头像
    风玲 投稿者

    ”我的独裁者兄弟…”

  • 头像
    超开心 投稿者

    经典。时代的意义。

  • 头像
    木小木湛湛 投稿者

    最后一段很有印象,原来是我爸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卓别林,在家里放过。二十年过去我依旧记得女友向往未来的眼神

  • 头像
    南方有佳木 投稿者

    卓别林的经典之作

  • 头像
    宋志好 投稿者

    respect!respect!respect!

  • 头像
    考经 投稿者

    唯一看过的卓别林

  • 头像
    流沙阿安 投稿者

    愤怒演讲,最不卓别林的卓别林。

  • 头像
    采尺的茱萸 投稿者

    八十多年前的电影,故事文本仍然非常值得深思,辛辣讽刺意味十足。第一次完整看卓别林的电影,动作丝滑,魅力十足,了解的影片拍摄的电影之后,对他的勇气更充满倾佩。

  • 头像
    有志 投稿者

    小学就听过的一段演讲。但到了今天才看到了卓别林的脸和他那无敌的铿锵的演讲

  • 头像
    皎皎者何污 投稿者

    很多动作编排和喜剧场景其实没啥新意,但结尾的演讲真是气势磅礴、激荡人心,考虑到影片的拍摄年代更是让人心生敬意

  • 头像
    投稿者

    有人文关怀的电影,小人物的生活,大师的杰作。

  • 头像
    热爱 投稿者

    思考多于感知不好

  • 头像
    小萌旭 投稿者

    技术的局限不会限制演员的魅力,影史的稚嫩不会桎梏崇高的灵魂

  • 头像
    四小姐在 投稿者

    很经典,不过还是要吐槽一句,删减版剪的什么东西,剧情有段都连不上

  • 头像
    医统汇 投稿者

    沉默的天真和语言的暴力之间的冲突。当片尾沉默的理发师像Hynkel一样开口说话时,他的天真也消失了—尽管他演讲的内容如此激情澎湃,但他高举的手臂让人看到了毒菜者的影子。

  • 头像
    投稿者

    经典的吧!

  • 头像
    小瓦斯 投稿者

    用喜剧的表演方式轻松的诉说了战争独裁者的霸权,自己自由之火不会熄灭的信念。

  • 头像
    潭州在线 投稿者

    剧情扣一星。其他都很好🫡

  • 头像
    峡谷猎马人 投稿者

    “ 只要人类不灭亡,自由就永不消失。”

  • 头像
    慧子 投稿者

    踩点配乐表演不愧是大师级别。

  • 头像
    迷语 投稿者

    其实这只是看过的第一部完整的卓别林电影,不得不说卓别林真的是电影表演的天才。

  • 头像
    秋桑西增 投稿者

    能够在1940年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本身就是勇气。

  • 头像
    按摩 投稿者

    真好 特好

  • 头像
    卓依航 投稿者

    自由之火,是否能够再次燎原呢

  • 头像
    步履天下 投稿者

    又讽刺又荒诞最后的那段演讲太激励人心了!hope!look up!

  • 头像
    兜馨儿 投稿者

    我们现在依然在努力实现……

  • 头像
    张小满 投稿者

    真心不错 笑与泪同在 最后一幕实在是太伟大了

  • 头像
    兰琪黛月 投稿者

    不管在任何的时代,人们总需要看见那希望

  • 头像
    谢谢吃肯德基 投稿者

    希特勒本人没有公开评论这部电影属实遗憾。鬼畜元首的鼻祖。感觉政治影响大于艺术影响。整个片子的表现手法还是偏向默片的,声音只是让角色开口说话了。

  • 头像
    松鼠鱼 投稿者

    经典

  • 头像
    莲子心秦巧珍 投稿者

    「獨裁者會死去,他們從人民手裏奪去的權利即將歸還人民。」

  • 头像
    南夏 投稿者

    有声片结合默剧的表演效果很棒!

  • 头像
    星流花 投稿者

    没有了之前无声时代那么完美的平衡感,那几乎是卓别林本人内心告白式的收场来得过于急促了。

  • 头像
    疏楼龙宿 投稿者

    原来匈牙利舞曲剃胡子是出自这里——。最后的演讲太好了。“我们所思良多却感受甚少。” “让我们为建立理智的世界而奋斗,一个带领全人类奔向幸福的世界”

  • 头像
    飘过的考拉 投稿者

    还以为这部电影是拍摄于二战之后而对希特勒极尽讽刺,看到豆瓣介绍才知道它是在1941年希特勒全盛时期拍摄的。能在那个时点就洞察出希特勒与纳粹的本质,卓别林不但是电影大师,更是一位先知。

  • 头像
    珠猪 投稿者

    我一剑 可退万古长夜

  • 头像
    杨兆辰 投稿者

    直接坐在露天电影院盲听英文

  • 头像
    丁卯曹氏 投稿者

    最后那段演讲看得一度想落泪。人类真的能从黑暗中走出去往没有憎恨和贪婪的新世界吗,会是什么时候呢?

  • 头像
    彤彤妈咪 投稿者

    哪怕是卓别林都没能从有声到无声顺利的过渡,在喜剧上的处理不如默片,但他还是那个表演大师

  • 头像
    生活更需要你 投稿者

    最后的演讲+1星

  • 头像
    明知所爱隔山海 投稿者

    大师最牛逼的电影

  • 头像
    荟万珍 投稿者

    23.9.3@资料馆

  • 头像
    过关 投稿者

    结尾的演讲很精彩,大师卓别林,致敬!

  • 头像
    南晓北 投稿者

    艺术是永恒的 不论时间

  • 头像
    考上研究生请提醒我锡纸烫 投稿者

    彼时今日,历史仿佛压着同样的韵脚

  • 头像
    网易云 投稿者

    鬼子来了的灵感来源,结尾转折得太生硬了。

  • 头像
    文斐 投稿者

    电影无论从各个角度看都太厉害了,过去了多少年,仍然可以让这么多人开怀大笑,里面的笑点永不过时。电影的最后,完美的升华

  • 头像
    西安华纳琴行 投稿者

    电影情节没有很喜欢。结合电影历史时代背景,还是挺超前和勇敢的。

  • 头像
    光阴的故事 投稿者

    讽刺到位!

  • 头像
    圆梦 投稿者

    卓别林年轻的时候这么帅啊

  • 头像
    巩维佳 投稿者

    很经典

  • 头像
    妍凝空间 投稿者

    “为了有效地面对“荒芜的终末”或没有救赎的大灾难,需要一种与灵性深度相反的东西:一种完全不敬的喜剧精神。”

  • 头像
    言午栩 投稿者

    在许多的地方看过卓别林在片尾那段演讲后,终于完整的看过这部电影。并不熟知卓别林在默片影像中还有什么卓绝之笔,但在《大独裁者》中能在笑中感受到卓别林直观的愤怒足以让我震撼。

  • 头像
    爱吃荔枝皮 投稿者

    “And so long as men die, liberty will never perish .”

  • 头像
    徐小小西 投稿者

    在那个时代应该是很厉害的电影,90年来太多人站在他的肩上了

  • 头像
    卡肥 投稿者

    9 最后的演讲让人热泪盈眶,原来卓别林大师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 头像
    节日特工 投稿者

    废墟里的光是自己,而他是反骨未清的诗篇。

  • 头像
    温文尔雅 投稿者

    这居然是1940年拍的,对于那个年代来说,拍的太好了

  • 头像
    北野泽 投稿者
  • 头像
    惠民彬 投稿者
  • 头像
    朗月繁星 投稿者
  • 头像
    消磁儿 投稿者
  • 头像
    银狐川 投稿者
  • 头像
    静月园 投稿者
  • 头像
    面具 投稿者
  • 头像
    让生活更美好 投稿者
  • 头像
    土到极致 投稿者
  • 头像
    上海极品女王女 投稿者
  • 头像
    湖南长沙德信牌具 投稿者
  • 头像
    洪恩超级英语奥特曼 投稿者
  • 头像
    四溢 投稿者
  • 头像
    哈哈哈哈 投稿者
  • 头像
    餘小二 投稿者
  • 头像
    德基德克定制 投稿者
  • 头像
    心若可控 投稿者
  • 头像
    昕泽大人 投稿者
  • 头像
    陈陈陈小妞 投稿者
  • 头像
    沃乐培训小林 投稿者
  • 头像
    彬彬瑞的瑞瑞彬 投稿者
  • 头像
    积极时刻太极 投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