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院长寄语:知之,好之,乐之——中电金信研究院三年征程回望(上)

随笔14小时前发布 折蛮
6 0 0

龙年将至,研究院成立已有三年时间。在这里,想和大家聊聊这三年的成果得失以及心路历程,一起思考研究院的未来,探索中电金信的未来。

 

 

 

万字长文|院长寄语:知之,好之,乐之——中电金信研究院三年征程回望(上)

 

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

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 况文川

 

01

 

从全栈全域到“源启”

 

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中,中电金信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应该锻造什么样的特质和价值?

 

 

2016年,中电金信在规模和产品能力上,成为国内最大的银行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能源、制造、零售和互联网等行业的布局也日渐清晰和聚焦。2017年,公司提出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经数年努力,形成了覆盖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运营四大领域的数十个解决方案,如今在IDC 23项细分解决方案中有12项进入行业前三,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域解决方案供应商。2020年初,随着加入中国电子,我们开始承担行业信息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任务。依托集团公司全栈产业链基础,我们启动了从“应用到芯片”全栈垂直适配的研发攻关工作,赢得多个示范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至此,公司从市场规模、业务宽度和技术厚度三个方面,形成了行业独特的、难以超越的全栈全域优势。

 

然而,当我们思考如何将“全栈”“全域”的业务存在,转化为行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全栈技术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经济效益,而可能止步于研发适配成本;全域解决方案只说明我们能在较多的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却只能以加法的方式来实现增值;公司规模并不能直接和竞争优势划等号,相反,规模所带来的复杂性还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中,中电金信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应该锻造什么样的特质和价值?

 

所幸之处在于,在实践和思考中,我们逐步找到了两个重要的抓手——研发体系建设和系统工程方法。在2020年冬的杭州会议上,公司确定了将研发能力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判断,在集团公司领导亲自指导下,即刻启动了中电金信研究院体系的建设,正因如此,今天我们才得以从相对完整的科技创新视角来讨论公司的发展。关于研发体系的思考,我在下一章节中再叙述,这里重点讲述一下关于系统工程方法的思考。

 

系统工程是一门管理科学,其核心在于采用系统思维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协调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风险、加速成果转化等方式,确保整体工程或研发活动的成功实施。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可能通过整体协调和优化,在局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整体系统能力最优。

 

中电金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之一,承担着金融、能源、制造等国计民生关键行业诸多关键系统的建设任务。当前,行业数字化面临全栈信息技术产品更替和技术架构现代化的双重挑战,随着基础软硬件单品技术逐一具备,主要的技术难点转移到了数字基础设施管理——向下调度管理各类底层基础软硬件算力元素、向上支撑多样化应用的中间层/汇聚层技术平台。行业供需双方普遍依托各种开源技术搭建此类技术平台,进而在诸多应用场景中实现了全栈技术更替升级,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但是,在紧接着“从一到百”的复制推广过程中,仍存在关键性能不够稳定、技术架构多变、重复适配研发、整体性价比较低、技术成果缺乏沉淀、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在集团公司领导下,中电金信面向行业需求特性,依托系统工程方法,从应用到底层产品持续开展全产业链的体系性优化:面向行业典型应用场景,采用“体系-系统-整机-单品”和“安全分级、架构解耦、开放兼容”的技术路线,通过全栈垂直打穿,开展纵向到底的深度适配和优化,以满足金融、能源等行业超大容量、高并发、高速响应、高可用、高安全、低能耗、易部署、易管理等关键特性。以支撑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为例,我们在数十台国产服务器的集群上,通过全链路诊断,将逐层产品打开优化,逐步将孪生数据规模提升到模拟全国性银行业务,在模拟5.5亿客户11亿账户情况下,针对典型交易组合,每秒处理交易(TPS)性能从最初的1千多笔逐步提升到两万多笔,并逐一攻克了交易响应速度、RPO、RTO、高可用、长期运行稳定性等金融级关键指标,在处理业务能力和性价比上达成了全栈技术环境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通过沉淀上述技术、软件和能力,公司在2022年8月19日正式推出“源启”金融级数字底座,在2023年8月18日推出“源启”2.0版本,通过基础运行支撑平台、数字应用构建平台、数据资产平台和行业AI平台四大平台为构建行业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和上层应用提供完整支持。截至2023年末,“源启”已经不同程度、不同部分运用于230多项行业数字化工程,我们的业务范围向下延展到云原生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容器集群和超融合环境,进而向下带动着全栈信息产业链形成可靠算力(在中国电子自有全栈产业链之上,我们还适配集成了30多家厂商近百款产品),通过源启各类中间技术平台,向上支撑各类数字化应用,通过一体化监控和调用链实现了全栈环境运行时的拉通,通过一体化设计开发工具链实现了应用软件、数据到AI模型等数字化资产的拉通。

 

源启,带动中电金信迈出了业务转型的关键一步。

 

 

万字长文|院长寄语:知之,好之,乐之——中电金信研究院三年征程回望(上)

 

 

 

02

 

从“源启”到“源启+”

 

在“源启”底座基础上,通过“源启”底座、“源启+咨询”“源启+应用(重构)”三位一体的能力,将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服务、咨询能力打通,将公司多个应用解决方案以及行业开发实施服务之间打通。

 

 

“软件定义一切”,2023年,全球软件市场达到7,451亿美元。其中,应用软件是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实现手段,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以中国金融行业为例,2022年应用解决方案市场高达人民币700亿元,场景应用是中电金信的立身之本,也是服务行业信息科技自主安全的必由之路。

 

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打造现代计算体系的中间汇聚层平台“源启”,并将其推广运用到行业的过程中,公司也逐渐认识到将系统工程方法扩展到业务价值实现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必要性。2023年初,基于广泛的市场尝试和反馈,冯明刚总首次提出了“源启+”战略,在“源启”底座基础上,通过“源启”底座、“源启+咨询”“源启+应用(重构)”三位一体的能力,将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服务、咨询能力打通,将公司多个应用解决方案以及行业开发实施服务之间打通。通过在更大范围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我们寻找到一条将“全栈”“全域”数字化能力和规模优势转化为行业价值和竞争优势的可能路径。

 

“源启+”战略,不是在公司的咨询、应用和技术能力上贴上一个“源启”品牌或Logo,它是在企业范围内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同步,是公司能力组织形式和生产价值链条的重构,它顺应了当前行业信息科技创新的实质需求,解决了行业深度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痛点。

 

二十多年来,中国在数字化场景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积累,一家大型企业或机构往往积累了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架构、来自不同供应商或内部不同部门团队的数百个乃至上千个应用系统,此间,应用系统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建设周期越拉越长。通过这个过程,积累了巨量的数字化成果和数据资产,同时,也夹杂着一些遗憾和无奈,主要体现在:

 

■ 咨询规划难以落地。在系统建设中,为了实现企业战略、体现业务价值,行业客户通常需要邀请各类咨询公司给予帮助。然而,时不时有一些“浓眉大眼”的咨询项目,其成果却不能落地,或只是起到一时间的短暂作用,昙花一现之后仍是流水依旧。

 

■ 永远的新一代。随着系统功能越来越多,复杂度越来越高,为满足新需求的修改,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继而出现各种派生问题,最后,系统不得不完全推倒重来。这种“新一代”系统,因为业务价值不足、创新动力不明,往往需要经历各种关于投入产出和项目必要性的灵魂拷问。

 

■ 系统竖井难以打通。系统竖井的存在是必然,不可避免。它首先来自业务组织形式和架构设置形成的部门墙,也源自不同的建设时间、技术架构、建设方法、数据基础、建设团队和业务场景,后者的根本,是没有人、没有先贤能够对未来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趋势进行长期、完整、准确的判断,也就不可能做出一个严丝合缝的规划。

 

我们期望通过“源启+”战略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良。我们观察到三个相互关联的事实:

 

■ 咨询不能落地,往往在于一些咨询活动主要依托(不一定适用的“最佳实践”)经验的比照和传递,并和访谈总结杂糅堆砌在一起形成咨询成果,没有对战略目标进行结构化的理解,并对应解析为战略能力,再逐层分解为人员、资源、流程和应用系统能力。

 

■ 应用系统难以持续迭代升级,很大程度是因为业务设计和技术设计未能对齐,业务需求和系统实现未能对齐,由于系统派生出超出业务复杂性的额外复杂性,导致系统提前报废。

 

■ 系统之间的竖井,其实可以通过规范化的规划设计和聚合方法,提取公共能力,形成数据标准,从而让应用系统内部以及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在更大范围通过共享数据和能力而开展协同,以改善这一状况。

 

基于以上三个观察,围绕提高业务咨询的落地性、延长系统生命周期和消弥减少系统竖井三大目标,我们将“源启+”战略分解为“源启+咨询”和“源启+应用(重构)”战略,为行业提供基于战略能力解析的企业架构咨询方法、与微服务设计和数据治理相结合的“业(务)技(术)一体”结构化需求及系统设计方法、融合了业务建模/DDD领域驱动设计/BizDevOps方法和集成IDE思想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运维一体化工具链、围绕快速迭代/聚焦客户/支撑差异化竞争/API拼装连接/数据加智能驱动等数字化业务特点的应用模型构建和能力中心设计方法,以及基于“底座+APPs”模式的集群应用构建方法。

 

2023年5月,继公司“四梁八柱”应用解决方案陆续开始往“源启”底座开展技术迁移之后,公司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应用重构行动。其目的是依照上述方法,基于一体化工具平台,设计相应的实施工艺,提炼形成数字化转型主要场景的业务模型、流程模型和数据模型,形成企业级应用需求资产和业务技术能力架构,对主力应用解决方案围绕业技一体、能力共享、敏捷迭代和数智驱动要求,开展应用升级重构,同时,依托能力架构,形成逐层分解、可积累升级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参考模型。

 

在业内,“源启+”是继“源启”之后的一项宏大的创举,它不仅仅是中电金信核心竞争力的凝练和跃升,也是软件行业平台工程方法在行业数字化进程中的率先实践:对齐业务战略,基于云原生架构,依托基础设施自动化、工具链自动化、公共能力自动化,开展大规模的应用软件协同生产,进而大幅降低研发运维成本,提升研发效率和组织竞争能力。鉴于该思路,公司的三年应用重构行动也被称为“平台工程2025”计划,当前,相关工作已经在研究院和各事业部全面展开。而“源启+咨询”作为先锋,则在2023年赢得了约人民币3.5亿元的咨询订单,率先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至此,中电金信在战略上完成了重构,其后的关键,转移到如何打造组织能力、开展可靠高效的研发/实施/服务、优化形成对应的经营管理方法,来支撑和践行“源启+”战略。

 

 

03

 

从产品化转型到围绕“源启”的行业定制服务

 

“源启”的产品化策略,必须和中电金信所面向的行业定制服务市场特点,以及中电金信4万多人所组成的战略科技力量结合起来。

 

 

企业的发展策略和组织形态,取决于结合市场选择和自身禀赋所确定的企业定位。企业必须通过了解和跟踪市场需求,方可制定和调整与市场契合的战略,确定企业的定位。同时,企业定位除了面向市场需求外,还应考虑企业的禀赋,包括资源、能力和文化,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具可行性地开展战略执行,并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

 

“源启”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公司必须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将研发成果、咨询能力、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标准化的凝练,并通过标准品软件及组件足够的复制率,开展研发成本的回收,实现研发活动的可持续和增值。中电金信这几年实际投入的研发费用,已经在同类行业应用公司中遥遥领先,作为回报,2023年软件License合同额比2021年增长了6倍之多,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化转型策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但是,现实的经营活动和价值变现,并没有管理教科书上描述得那么简单。“源启”战略的实施,不仅仅要考虑到企业的期望,还需要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中国电子、中电金信对国家、社会、行业所承担的企业责任。我们所面对的行业市场,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市场,也是其他一些友商有所取舍的市场。“源启”的产品化策略,必须和中电金信所面向的行业定制服务市场特点,以及中电金信4万多人所组成的战略科技力量结合起来。

 

■ 定制特点1:关键行业计算不同于社会通用计算,具有高度的行业特征。以金融行业为例,其应用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已经融入7×24小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方面,有极高的稳定性、一致性、安全性、联机海量处理、两地三中心和多地多活等特定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为摆脱对昂贵、封闭的专有技术依赖,同时满足上述特定要求,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依照相关技术标准,在底层通用产品(芯片、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能力叠加基础上,聚焦面向行业场景和特定性能需求,结合工程实践,系统性地开展全栈技术产品的深度适配和优化,并依托各类技术增强和定制,实现有限资源能力条件下的整体能力优化以及特定功能性能。

 

■ 定制特点2:我国金融行业因IT投入大(占全国信息技术及服务业GDP的10%)和金融机构平均体量大,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购买力,加上市场竞争高度激烈、嵌入社会场景程度深、业务差异化发展、技术自主可控要求,以及新技术架构下供应商格局不成熟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金融行业IT系统建设存在高度的现场定制化需求,与欧美市场金融机构大量购买套装软件或运用SaaS公有云服务形成天壤之别。这样的定制化特性,在我国能源行业、通信运营商、制造行业、互联网等大型企业也同样存在。

 

鉴于上述情况,IT行业无法借助在公共云计算业务(如电商、社交、娱乐、手机App等)开展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平台直接服务于金融、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集中研发、批量售卖套装软件的形式快速满足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和上层应用的构建需要。对应此情况,一些厂商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和实践效果,选择不进入或少进入行业定制市场。部分厂商一直对进入行业应用软件和定制服务市场持谨慎态度;部分厂商则向强调公有云方向进行战略调整,在混合云业务领域期望提升产品标准化能力,减少项目制软硬件订单的销售。

 

尽管有友商战略的参考,我们仍要认识到行业定制服务已经是世界大势所趋——国外称之为“行业垂直云”。这几年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国内外企业放弃公有云服务的情况,以及业界普遍反馈IaaS等传统云技术自身对算力的消耗太大、管理过重、资源调度不够灵活等问题。鉴于这些痛点,行业垂直云提出一种面向特定行业需求定制的云计算服务,旨在提供行业特定的解决方案和支持,包括安全性、合规性、业务流程、技术管理的特殊性,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新型的云计算技术、应用资产和服务形式来支持其业务运营和创新。

 

基于上述市场洞察、趋势研判和经营实践,结合中电金信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定制化服务禀赋,我们认为行业定制市场是中电金信的主要目标市场,但这不意味着大量的低水平重复项目实施和粗放的开发实施服务。公司党委、董事会指出了我们未来发展的对标目标,我们的策略是参考行业垂直云思想,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供应用软件(模型、组件)产品以及平台和应用的定制化服务,从而与仅售卖标准化产品或仅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厂商区隔开来。

 

为打造这样一种有核心能力支撑、有层次的定制化服务,需要针对性、体系性的研发投入,并将产品研发与行业应用场景和工程实践深度结合,从而可以大规模、有组织、有层次、有回收、有复制地开展定制服务。我们的核心方法是:

 

■ 以系统工程理论方法指导,针对行业技术特性,开展全栈信息技术垂直打穿适配优化。

 

■ 参考国内外IPD研发管理体系的优秀实践,构建面向行业定制市场、“前店后厂”的研发及服务体系和数字化生产力平台。从而创新性地将基础产品研发和行业定制服务结合起来,将标准产品和行业特征结合起来,将打造核心技术内涵和管理体系创新结合起来,在服务行业工程的同时提高技术转化效率,同时在技术和商业两个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