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达到,一生所做的事情其实是一件事,一以贯之

随笔7个月前发布 星座全知晓
99 0 0

“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字,相信不用太多的解释,它代表君主,最高统治者,首领,头目。带“王”的词语,都是大部分人求之不得的,比如有君王,国王,大王,天王等等。

对于“王”字的解释,有一种说法很有趣:“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说简单一点: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将天、地、人贯通起来。

一个“王”字正好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贯通”。

把“王”字的三横比作一粒粒独立的珍珠,一竖则是把珍珠串成项链的那根线。

乔布斯借用过串项链这个比喻。

01

人生经历像一粒粒珍珠,需要一条线串成项链

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早年在里德学院学习时,他对字体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投入大量时间研究,陶醉于字体的形态、线条和比例,从中汲取了深深的美学体验。

十年后,当他开始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他发现了自己曾经所学的字体设计知识可以派上用场。他将这些字体设计元素巧妙地融入到Mac电脑中,使Mac电脑成为了第一台能够印刷出漂亮文本的电脑。这不仅使Mac电脑在视觉上独具一格,更在用户体验上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之后,在iPhone的设计过程中,乔布斯再次将字体设计中的美学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坚信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一种时尚配饰和艺术品。iPhone的外观、界面都做到像字体一样简洁明快。成为iPhone独特的美学风格,让果粉们醉心于iPhone的美感。

乔布斯从小对禅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4年8月,乔布斯在南亚次大陆最炎热的时节,前往印度朝圣,并向当地人讨教有关佛教的文化知识。

18岁那年,乔布斯开始追随日本禅师乙川弘文学习曹洞宗的禅法。曹洞宗源于六祖惠能,强调通过禅修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日后,乔布斯将禅修的理念应用于产品设计、管理和营销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充满禅意的苹果文化。

学习字体设计以及禅修的经历,当初看来与乔布斯的人生规划并无直接关联,它们像一颗颗独立的珍珠,多年后,乔布斯用一根线,将这颗珍珠串在苹果公司这条项链上,一战封神,成为传奇。

世间万物都有相通之处,书法作品也像在串项链。

02

书法作品中用“行气”把每个独立的字串起来

相信你一定见识过,中国大妈的广场舞。

她们锻炼身体无可厚非,但很少能跳出美感。

我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你跳你的,我跳我的,她跳她的,群魔乱舞。毫无美感。

用书法中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缺乏“行气”。

类比舞蹈中的音乐节拍,就是书法中的“行气”。

如果一幅书法作品,没有行气,就像广场舞上一群老年人,没有踩在一个节奏上,群魔乱舞。

相反,如果一幅书法作品,字与字之间前后关联,一气呵成,仿佛存在一条看不见的线索,把每个字串联起来,这就是上乘之作。

舞姿就像写字的笔画,跟着节奏摇摆,笔画的长短安排,字与字之间的呼应顾盼,行与行的映带关联,做到笔断意连,使整副作品在气韵上保持一致,做到有“行气”,就会给人以稳定、和谐的感觉。

书法中的每一个字,像舞台上的每一个舞者,他们的动作都统在一个节奏下。书家在安排每一个字时,仿佛有一条暗线将每个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每个字的位置和走势,都符合这条暗线的走向,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连贯、流畅的美感。

如果缺乏这条暗线,字与字之间会显得孤立,缺乏应有的联系和呼应。整幅作品在视觉上可能会显得松散,没有紧凑感,缺少书法特有的“行气”。作品就会失去这种动态美,变得呆板、缺乏生气。

作品在传达情感和思想方面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减弱其艺术感染力。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用“行气”把每个字串联起来。

其实写一篇文章也相似,也有一以贯之的那根线。

03

文章的中心思想,小说的线索,散文的“神”把一篇文章串联起来

小学语文考试必备的技能,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段落大意。这个技能是必考内容,非常重要。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篇文章需要有中心思想来串联内容,来构建文章的整体结构,传达作者明确意图。

掌握了中心思想,才更能明白文章在讲什么,才算读懂文章。

作者在写文章时,内容应当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各个部分应该相互呼应、支持,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中心思想的串联,把文章主旨清晰传递给读者。

如果没有统领全文一个中心思想,那就不知所云了。

像小说这样的文体也需要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各个情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线索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线索的设置不仅能够让故事更加紧凑、有序,还能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读者通过跟随线索的展开,能够逐步了解故事的全貌,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魅力。

即使是散文这样在形式上比较自由的文体,也需要有一个核心来支撑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这个核心就是散文的“神”,也就是文章的精神实质。散文的“形散”指的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素材选取等方面的多样性,而“神不散”则是指散文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通过“神”的串联,散文的各个部分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传达出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04

写在最后

通过前文三个例子的分析,不管是一个人的事业,或者一副书法作品,还是一篇文章,都需要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如串珍珠的链子,书法作品的行气,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以贯之”这个词语是来自于孔子。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他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发现无数个能够贯通、贯穿具体事物的那一根基本的线,那个东西叫“一”。

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里也有相关阐释: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做一件事情,尽可能达到,一生所做的事情其实是一件事,这才叫得一。

如果今天做的事,找不到一以贯之的东西。一年所做的事,一生所做的事,都找不到一个能够贯通所做的无数的事情的那个“一”,就在远离、偏离道,就没有得道, 做的事也是无道之事,人也会成为无道之人。这个思想是贯穿《道德经》的一个重要原理。

也可以理解为每做一件事,都有利于你去做下一件事,拾阶而上,把一粒粒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人生没有找到那根一以贯之的线,就会过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当然也谈不上美感,更不会有所成就。

希望每位朋友,都早日找到那根叫“得一”的线。

就像开篇所讲,用一竖将代表天、地、人的三横贯穿起来,成为“王”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