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随笔6个月前发布 杨帆
78 0 0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成中文的缘故,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是“晦涩难懂”,读起来太让我焦虑了,全文都是车轱辘话,并且有一种前一句和后一句没啥关系“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耐着性子看完这本书……有些观点真的非常“突兀”且没依据,可能外国人的文风和中国人有差异吧,但“七个习惯”框架是明确的,核心观点也值得学习一下。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不仅止于合作(1+1=2),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书中每个章节的核心观点: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1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这章主要拿主流推崇的个人魅力论基于品德围绕规则的思维定式进行对比说明,作者更推崇后者。

(1) 个人魅力是表象,道德是本质,更有说服力。

(2)思维定式,有可能是一张错误的地图,是行为和态度的源头,可能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 思维转换,需要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比如许多人在生死关头也会大彻大悟,重新审视生命中的优先次序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如:公平、诚心、正直、服务、潜能等原则,一个人的思维定式或者地图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3)成长和改变的原则:接受“循序渐进”的原则。

个人魅力论给人一种错觉和幻象,妄图一步登天,比如解决管理问题治标不治本。

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第2章  七个习惯概论

(1)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2)“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在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真正独立之后,你就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就可以开始致力于性格导向的“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四、五、六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

(3)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4)七个习惯都能产生效能。

效能要符合产出与产能平衡的自然法则,即P/PC Balance原则,P代表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PC代表产能,即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3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个人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社会主流的一些自我认知理论:

社会之镜,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

基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

心理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

(2)积极主动模式:选择的自由——刺激和回应之间——可选择

积极主动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无论关注圈和影响圈如何,他们的能量都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3)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

◀ 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控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4)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5)积极主动:为期30天的试验,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观其结果

    第4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个人理解:做事遵循目标导向。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2)“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其实就是,先定目标,后按照目标行动)

(3)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被动接受

(4)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个人应该先树立价值观,再定目标、提高效率。

(5)为个人制订使命宣言,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为自己的生活/使命设置“中心”,这个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以配偶、家庭、金钱、工作、名利、享乐、朋友、敌人、宗教、自我为中心存在的问题

◀以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可以为发展上述四个支撑人生的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以原则(这里的原则应该是人类共识或者是个人制订的、基于道德等因素的原则,作者在第一章有提到,但是并没有明确定义)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的干扰,综观全局——工作需要、家庭需要、其他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决定的可能后果,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撰写使命宣言时,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并且付诸行动。

    第5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个人总结:以这一周为周期,安排和执行好个人在不同角色方面的详细重要事项。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除了自我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之外,想要真正实现成功的自我管理,就必须发挥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独立意志指的是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根据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

◀ 但人的独立意志,并非一朝成功就可享用一世,我们要做的,就是平常做出每一个决定的时候合理地运用独立意志。即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  《成功的普遍共性》作者格雷,他发现成功的决定因素并非辛勤的工作、出众的运气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都比不上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习惯三“要事第一”。

(2)时间管理理论也可分为四代:

◀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  第四代理论,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将事情按照紧急程度(紧急和不紧急)、重要程度(重要和不重要)两个维度划到四个象限。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按照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事件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类事件的数量相对来说很少。他们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类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

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雷托原则(Pareto Principle)——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3)让第二类事务成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六个重要标准:

和谐一致、平衡功能、围绕中心、以人为本、灵活变通、便于携带

(4)个人管理四步骤

◀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

◀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 第四步是每日调整,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5)授权是提高效能或效能的秘诀之一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6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人际关系,个人总结:人和人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情感账户,想要获得好的人机关系,需要从一对一关系(情感账户)开始,注重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等,同时正确处理“问题”,使之成为机会。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

(2)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分“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推荐情感账户的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

里奥·罗斯金(Leo Roskin)说过:“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

(3)一对一的人际关系

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Dag Hammarskjold)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

(4)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我认为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加情感帐户存款的机会。

 第7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个人总结:要从品德、关系、协议、体系及过程中实现利人利己。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六个人际交往模式:利人利己(双赢)、两败俱伤(输/输)、损人利己(赢/输)、独善其身(赢)、舍己为人(输/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双赢是最好的模式。

(2)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3)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1.双赢品德,三特征:诚信、成熟、知足

2.双赢关系,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

3.双赢协议,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

4.双赢体系,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双赢必须有相应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

5.双赢过程,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Roger Fisher)和威廉·尤利(WilliamUry)曾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

    第8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个人总结:在了解别人前必须要真诚倾听,像医生必须诊断才能开方一样,同时要让别人了解自己,了解真实的自己。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2)“知彼”,需要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就像医生需要先诊断后才能开处方一样。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

(3)表达自己也是谋求双赢之道所不可缺少的,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这通常需要相当的勇气

    第9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个人总结:尊重差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自然界到处都有统合综效的影子。如果你把两棵植物种得很近,它们的根就会缠绕在一起,土壤质量就会提高,两棵植物都能比被分开时更加茁壮地成长。叠放在一起的两块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于叠放前分别承受的重量之和。一加一大于或者等于三。

(2)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

(3)沟通的三层次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4)消极协作减效

(5)尊重差异,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第四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10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个人总结:从四个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螺旋式上升成长

书中的核心理论及观点:

(1)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简读

◀ 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 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有些人是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还有些人是通过与自然交流来达到同样目的

◀ 智力层面: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

◀ 社会/情感层面: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并不像其他层面的更新那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这项工作,但练习还是必要的。

(2)改变他人

歌德(Goethe)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3)螺旋式上升

要实现这个循环,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通过上文七个习惯、由内而外的努力让我们能够建立充满信任和坦诚的关系,以深入持久的手段消除有关“机能障碍”的分歧。

我们的行为模式会对子女的生活产生难以置信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精心制订规则并以身作则,把基于正确原则的精神遗产传给后世子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