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政分享稿3

随笔1个月前发布 尹总財
18 0 0

【时政述评的思路】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主题的确定:

1)社会背景。国家层面: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二十大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科技方面的政策,关于智能化的产业如百度等等。

社会新闻:我关注到SORA(国际)和文心一言(国内),4月我国举行了吴文俊人工智能大会。

学校:科技节活动,如阿尔法狗的展示等。

2)学科核心素养:

①政治认同。初步感知基本国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②道德修养。体验公共设施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if !supportLists]3)[endif]学科课程内容

①国情教育;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从衣食住行方面感受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激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结合以上,所以我就选择了科技的主题。

[if !supportLists]2. [endif]过程:

[if !supportLists]1) [endif]根据由大到小的顺序,国家文件、地方实际、学校活动、落实落地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内容。

[if !supportLists]2) [endif]根据成都市对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要求,找到高新区和科技相关的产业,以及已有的一些项目、成果等。

[if !supportLists]3) [endif]我校科技节相关活动等。

3. 困难与反思:

科技是一个比较热搜的话题,要找到科技的素材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我欠缺对思政内容的思考,对与小学生来说,科技和思政的概念是模糊的,可能知道字面意思,也可能了解一部分关于科技的内容,但对具体的深意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在激发对学生科技强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时会比较困难。

习主席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那我们在时政述评中,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思政+科技”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比较大的挑战,要如何去落地、去激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何通过学习能在学生心中树立理想,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生活中的内驱力呢?这也是我需要去继续学习和思考的。

【教学设计思路】

[if !supportLists]1. [endif]课题的选定。结合文件:道法和读本的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低年级)第六讲。

[if !supportLists]2. [endif]课程内容和素养要求。

1)学业课程内容:本课确定的学习主题是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

传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理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在日常生后和集体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老师,知道同学间要互相尊重、友好交往,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尊重劳动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如仁爱、诚信、谦逊等。

学业要求中也提到,要能够积极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烈认同感。

本课内容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展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养。

[if !supportLists]3. [endif]教学设计: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和谈话法,帮助学生理解“第一粒扣子”的含义,明白正确价值观对自己言行指导的重要性。

[if !supportLists]4. [endif]困难与反思。

[if !supportLists]1)[endif]在合作探究方面,感觉问题的设置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合作探究的状态,在讲名人故事的时候,可以从课前小任务入手,让学生自己运用书本或借助网络去查找资料,今后在教学设计上,应更有梯度性,让所有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if !supportLists]2)[endif]方法上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比如情境再现,师生合作讲故事等等,也可以促进学生去了解、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行各业中的践行。

【总结】

不管是道法教材还是读本类的教学,是没有界限的,都是在借助课堂对孩子价值观进行正向的引导,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也明显感受到对道法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之后还要加强自己在学科专业方面的学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