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转移:驾驭心灵的「三马之车」

随笔8个月前发布 誉程会展
87 0 0

动机转移:驾驭心灵的「三马之车」

给家里刚两岁半的小崽子刷牙,一直是令我和队友无比头疼的一项「每日挑战」。

好不容易威逼加利诱地骗上了水池前的小板凳,小家伙还能给你作出新的「妖」来:要么紧闭嘴巴不肯张开,要么用牙咬住牙刷头不松口,有时候还把本来就不多的牙膏直接「一吸溜」给吃了。

自认属于情绪相当稳定的一类人,即便如此,面对人类幼崽这种毫无道理可讲的生物有时也免不了火冒三丈,却又于事无补。

而就在最近一阵子,我似乎发现了让小崽子配合刷牙的「大秘技」。

这令人喜出望外的发现源自不久前一次难得的「父慈子孝」刷牙时间,我观察到儿子对牙刷刷牙齿的声音产生了兴趣,并且自己发现了嘴巴的开合程度差异会带来不同的音效。

基于「用户画像」的这一微妙改变,我迅速对每晚的「刷牙服务」进行了包装升级:睡前再也不是呼唤儿子过来刷牙了,而是吸引他过来听牙刷的声音,途中以切换音效为由引导他改变嘴型,可以完美地获取我希望刷到的各个角度。

「听音服务上线」一周多以来,再也没有刷牙引发的鸡飞狗跳和斗智斗勇,每次就在愉快的「唰唰唰」声中迅速结束了。

动机转移

在事后的反思里,我逐渐意识到在这个本质上是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小朋友遇到的困难和我们成人并没有区别。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在试图坚持健身、早起或阅读等长期习惯的时候,多少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疾而终了。

「坚持」失败的表面原因虽然可能五花八门,但核心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动力不足上。而在引导刷牙的过程中,我恰恰是无意中通过「动机转移」的方式来让小崽子产生了刷牙的动力。

长期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收益(无论是正向或是负向的)往往是细水长流的,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延迟满足」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十分难践行的,更别说小朋友们了。

缺少了实时的反馈,无法构成「行动—反馈—激励/反思—行动」的闭环,也就无法为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动机转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可以持续提供反馈的刺激点,创造行动之间的连接。

听刷牙时候发出的各种声音对于儿子来说是一件好玩儿的事情,「坚持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不长蛀牙」这个被我们强加给他的动机转移到了享受听声音的乐趣之上,小崽子的抵触情绪(无论是由于刷牙的不适、无聊或是其他原因)也随着旧动机的消失而烟消云散了。

心灵的「三马之车」

若要继续深究「动机转移」能够奏效的深层原理,可能得涉及到神经学和心理学相关的东西了。

人类作为高级物种,是在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的共同驱使之下行动的,就像是三匹马共同拉着车前进。

我们通过名字其实就能知道这「三匹马」各自的特点。本能脑和情绪脑历经了漫长的进化时间,古老原始但健硕强壮,而理智脑尽管高级,相比于前两者却十分年轻弱小。

动机转移:驾驭心灵的「三马之车」

在我看来这样的状态也十分合理:本能和情绪的作用实际上是激素之类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的,我们身体的各个机能的运转也是如此,而理智脑的活动是大脑中电信号的传递——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在这样的设定下,理智脑希望在力量上和本能脑和情绪脑硬刚无疑是不自量力的。

因此我们的「车」主要被本能和情绪的大马牵着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它们总是天性使然地希望将我们拉向「近在眼前」的舒适、愉悦的所在,对于那些目不能及的遥远的风景,即便再美不胜收也无动于衷。

既然不能生拉硬拽,那么「理智的小马」如果希望抵达自己所向往的地方,就需要想办法引导两匹大马来帮助自己,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在通往目标的路径上设置(或指出)能够持续吸引它们的元素,牵引着它们前进。

这也就是「动机转移」发挥力量的过程。

小结

把刷牙变成倾听有趣声音的这个例子只是「动机转移」方式的一种,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践行的方式,个人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

  • 设定小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其实完成小目标时的成就感已经是一种诱人的奖励)。

  • 寻找乐趣:在任务中寻找乐趣,比如在跑步时听喜欢的音乐,或是在学习时用彩色笔做标记。

  • 改变环境:改变工作环境,让新环境激发新鲜感和创造力。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

最后,毕竟是读书笔记的系列文章,这里附上《认知觉醒》原书里的一张图作为结束。

动机转移:驾驭心灵的「三马之车」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