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门:越活越精彩的人生,大多从“不设限”开始

随笔2个月前发布 山上山下
28 0 0

之前看到一个有趣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有关“跳蚤”的实验。

“跳蚤”,个头小、善跳跃,几毫米的身量,却能跳出自身200倍的高度,轻轻一跃就是一米多高。

但是在实验中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

工作人员将跳蚤放在一个它能轻松跳出的空罐子中,然后再给罐子盖上盖子。

几天后掀开盖子发现,跳蚤怎么都跳不出罐子了。

因为,跳蚤经过尝试后发现无论如何都跳不出去,已经适应了罐子的高度,所以即使打开盖子,也不再尝试了。

而这,被心理学称为“跳蚤效应”。

仔细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类似的场景。

一件事情,在付出努力后依旧见不到成效,很多人会选择放弃;

比如,事情在脑子里构思了千万遍,但终究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面对出现的机会,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资源,没有时间,为自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借口退缩……

而这些都是自我设限的表现。

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阻碍。

但人们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害怕困难;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担心自己无法应对挑战。

于是,在还没有开始做之前,就已经将自己的可能性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从而错过了很多机会,错过了很多可能。

《三十不设限》中说:“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突出生活的重围。”

确实如此。

只有冲破现实的禁锢,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只有打破自身的局限,才能拓展更辽远的边界。

那些越活越精彩的人生,大都从“不设限”开始。

01

不因年龄而设限

可能我们常常听这样的话,“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你还小,什么都不懂”“哎,我都这么大了,还能干什么”……

所以若是年龄太小,或是年龄过大,都变成一种束缚,觉得不能做不符合年龄的事。

例如,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在20多岁时大学毕业并开始工作,在30岁左右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并考虑结婚生子。

到了50岁或60岁,人们则可能被期望准备退休,规划晚年生活。

然而,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却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

在梅耶·马斯克写的《人生由我》中,她写道:

“千万别因为你是女性,你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放慢脚步。”

在 70 多岁时,她还在走秀,这在很多人的眼里也是无法想象的。

因为在普遍的观念里,70 多岁已经是退休的年龄,应该在家安享晚年。

但梅耶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种观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也证明了,限制性的年龄观,可能会耽误人生的可能性。

其实,年龄虽然有所影响,但并不是限制任何事的原由。

摩西奶奶是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可知道她的人都知道,她是77岁才开始作画的,正如她所说“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

王德顺曾经说过:

”没有太晚,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所以,不管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以免阻挡了生命的阳光。

不被自己年龄限制的人,生命的阳光总是热烈又充沛。

02

不给思维设限制

一直以来,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惑,当去做一件事情时,内心会冒出一个小泡泡:

“我真的能干成这件事情吗?这件事情我真的可以吗?我会不会能力不足?”。

在还没有干之前,总是会先自我怀疑一番,当自我怀疑陷入了一个循环之后,慢慢的就被自己怀疑的思维所限制;

导致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便很容易放弃了。

在心理学中谈到这种“惯性思维”时有一个观点:“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

何为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百度上的词义解释为:思维定势,习惯性思维;

指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的倾向。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的固有思维;

那么思维只能停留在受限的区域中,无法前行,也没有勇气去探索新的领域。

打个比方,我们把命运看成是一本空白的画册,很多人在陆陆续续画下几页之后,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应该按照这个轨迹发展。

而在著名的ted演讲中,演讲者GrahamShaw用仅仅15分钟教会一个人画画;

他向全世界的人证明了专业、天赋从来都不是捆绑一个人和未来的理由,不要轻易说“我不行”,不要没有尝试便放弃。

如果连尝试都没有去尝试,那么你怎么知道你究竟能不能成功呢?

所以人生这幅画,画笔在自己的手上,能决定我们接下来的要怎么画,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

打破思维,也是在打破我们对自己的限制,人生不设置限制,才能走的更远更长。

经典剧集《士兵突击》中的主角许三多,面对闻所未闻的训练科目,表现得极为自卑不合群。

但在班长的鼓励下,从“我不行”到“你行,你可以的”,不断突破刷新自己的上限,最终创造了七连的奇迹。

曾有一个科学家说:人的潜能很大,很多人都是被自我思维限定了。

叔本华也曾说:“世界上最大的牢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人们常常习惯于自我设限,总认为自己这也不可能、那也做不到,也让自己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所以,只有我们拆掉这些阻碍自我发展的思维之墙,心智模式才能更上一层楼,人生也会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人生无限。

或许,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阻碍,但我们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正如风雨过后的彩虹一样,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生活中更加美好的一面。

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信念。

当我们敢于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承担风险和责任,追逐内心的渴望时,才能遇见更多奇迹。

余生的路,还很长,愿你我,都能守好自己的节奏,活得勇敢一点,大胆走出自己的精彩。

不再让“限制性信念”锁住人生

每个人都有限制性信念,那些生活中的无能为力,“我不行”、“没办法”、“不怨我”、“不可能”、“没希望”……而当我们过多地说这些话时,其实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过去的事实上,不断暗示自己无能无力,没有价值,没有希望。

这些限制性信念成了一个包袱,否定了未来改变的可能性,阻碍了自己的探索与努力。

那我们要如何转换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呢?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运用“看到—释放—转化”疗愈三部曲,帮我们重建信念系统,重启新的人生。

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看到自己原有的信念系统,也就是觉察到自己的真实情绪状态,看看每个情绪背后的限制性信念有哪些;

然后运用舞蹈、游戏、茶花香道等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不再评判和压抑自己的任何情绪

而是接纳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允许一切发生,低频情绪(恐惧、自卑、焦虑等)也逐渐转化为高频情绪(宽容、平和、爱等)。

当我们内心充满爱时,我们也将从匮乏走向成熟与完整,相信自己,也将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而这些积极的新的信念也将取代旧的限制性信念,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