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圣地亚哥在海上的朋友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里面的老人。海明威写“他非常喜爱飞鱼,拿它们当做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里,海明威借由老人的视觉,写出了飞鱼被天敌——空中的军舰鸟和海中的鲯鳅鱼猎食的场面。他是这样写的:
(为了让读者更有感觉,请原谅我在下面八段的原文引用中没有用上双引号。)
就在这时,他看见一只长翅膀的黑色军舰鸟在他前方的天空中盘旋飞翔。它倏地斜着后掠的双翅俯冲,然后又盘旋起来。
“它逮住了什么东西啦,”老人说出声来,“它不光是找找罢了。”
他慢慢地划着,直朝鸟儿盘旋的地方划去。他并不匆忙,让那些钓索保持着上下笔直的位置。不过他还是挨近了一点儿海流,这样,他依然在用正确的方式捕鱼,尽管他的速度要比他不打算利用鸟儿来指路时来得快。
军舰鸟在空中飞得高些了,又盘旋起来,双翅纹丝不动。它随即猛然俯冲下来,老人看见飞鱼从海里跃出,在海面上拼命地掠去。
“鲯鳅,”老人说出声来,“大鲯鳅。”
他把双桨从桨架上取下,从船头下面拿出一根细钓丝。钓丝上系着一段铁丝导线和一只中号钓钩,他拿一条沙丁鱼挂在上面。他把钓丝从船舷放下水去,将上端紧系在船艄一只拳头螺栓上。跟着他在另一根钓丝上安上了鱼饵,把它盘绕着搁在船头的阴影里。他又划起船来,注视着那只此刻正在水面上低低地飞掠的长翅膀黑鸟。
他看着看着,那鸟儿又朝下冲,为了俯冲,把翅膀朝后掠,然后猛地展开,追踪着飞鱼,可是没有成效。老人看见那些大鲯鳅跟在那脱逃的鱼后面,把海面弄得微微隆起。鲯鳅在飞掠的鱼下面破水而行,只等飞鱼一掉下,就飞快地钻进水里。这群鲯鳅真大啊,他想。它们分布得很广,飞鱼很少有脱逃的机会。那只鸟可没有成功的机会。飞鱼对它来说个头太大了,而且又飞得太快。
他看着飞鱼一再地从海里冒出来,看着那只鸟儿的毫无效果的行动。那群鱼从我附近逃走啦,他想。它们逃得大快,游得太远啦。不过说不定我能逮住一条掉队的,说不定我向往的大鱼就在它们周围转悠着。我的大鱼总该在某个地方啊。
分析:
节选语段的写作特色是将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先用描写把军舰鸟和鲯鳅追逐飞鱼的场面生动呈现,引人入胜;后用叙述从老人的角度对这一场追逐做出结论,让读者对这一场大自然中的猎食场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同时,通过描写了老人的心理活动,表达他对钓上“大鱼”的渴望和急切的心情。
我曾在纪录片里看到过在大海中飞翔的飞鱼,场面非常壮阔,而飞鱼很美。飞鱼是鱼纲颌针鱼目飞鱼科的统称 ;包括8属大约50种;又名文鳐鱼、燕鳐鱼、燕儿鱼。这些鱼因为能“飞”而著名,所以被称为飞鱼。
飞鱼最主要的外形特征就是胸鳍,飞鱼的胸鳍又长又宽,这使得飞鱼能够脱离水面作短距离滑翔,以躲避捕食者。
飞鱼的身体呈鱼雷形,这让它们在水下就能积攒能量,以足够快的速度,冲出水面。
飞鱼的胸鳍较大,像翅膀一样帮助飞鱼滑翔。
飞鱼的尾鳍也很有特色,尾鳍像叉子一样,下叶长,上叶短。
飞鱼分布在温带、热带海洋,是暖水性上层鱼类。其以甲壳类、浮游动物、鱼卵及小型鱼类为食。喜集群洄游,常会跃出水面“飞行”,能连续数次出水滑翔,时飞时落,用这个方法来逃避水中和空中的敌害。
飞鱼大都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在产卵期间,每条可产卵2至3次,以后便逐渐游向外海。
飞鱼水中的天敌常见的有鲯鳅,这是游得快跳得高的贪吃鬼。有人称“鲯鳅是海洋里的一级跳高运动员。”
鲯鳅的第一大特征是它的外形。
鲯鳅可以长得很大,有的可以长到1.5米长,重三四十公斤。鲯鳅的外形很独特,鱼体看似大的钝角三角形。鱼头特别宽,胸鳍又小如镰刀,尾鳍呈深叉状。鲯鳅的体型长得特别扁,额头上有个隆起的头骨,加上公的鲯鳅看起来是方形的头,鱼脸立陡如鬼头——像鬼头的脸,所以鲯鳅也会叫做“鬼头刀”。
鲯鳅的第二大特征是它的色彩。
鲜活程度高的鲯鳅看上去是挺漂亮的,它被誉为“海中最漂亮的鱼”。
因为它身上被细小的圆鳞覆盖,它的背部看着就是那种荧光质感的黄绿色,鱼腹也是比较亮的那种淡黄色,两侧还有青紫色的斑。雌性鲯鳅大多数是比较亮的蓝青色,光彩夺目。有的时候还会有深浅不同的条纹。
透过海水,鲯鳅的背看上去是比海更深的蓝色或者绿色,随着它的加速和跳跃,颜色在水下变幻。
但鲯鳅这些漂亮的颜色都只会出现在海里,因为鲯鳅出水不久就会“嗝屁了”。当你把鲯鳅拖出水面,你会发现它们金色的腹部,喷洒着星辰般的蓝色圆点。但当它们的生命逝去,其身上的颜色也会慢慢褪去,最后就变成灰白色。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鲯鳅除了具有常规的色素细胞,它们的真皮层中还有非常厚的虹彩细胞层,这种细胞本身是无色的,但其囊泡中含有众多鸟嘌呤结晶。
它们可以通过改变嘌呤晶体的取向,巧妙地对阳光进行反射和衍射从而制造彩虹般变幻莫测的结构色,鲯鳅身上明快的蓝色和充满活力的绿色便来源于此。
这二种细胞交叠在一起的共同的作用让鲯鳅宛如一辆充满金属质感的科幻跑车,可以在顷刻之间改变色彩。
所以活着的鲯鳅能够在游动中反射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让身上的颜色看起来非常炫酷。
有趣的是,行为学家认为鲯鳅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情绪。
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当它们处于安静状态时倾向于表现出冷艳的银蓝色,而当发现猎物或者受到伤害时则会燃起激愤的金绿色火焰。
当鲯鳅极度兴奋冲向猎物的时候,会在身体的两侧浮现出垂直的深色条纹。
但一旦出水,这些美丽的色彩便会随着挣扎逐渐褪去——从耀眼的黄金变成苍白的水银,最终所有颜色流逝殆尽,定格在代表死亡的灰褐色。
也就是说随着鲯鳅的死亡,鳞片不受控制了,它们就会露出本来的颜色。
鲯鳅的第三大特征是它的好吃。
鲯鳅属大洋性洄游鱼类,一般栖息于海洋表层。它们能够利用环境藏身避体,并依靠高速游动猎食,在浮藻下面经常可发现它们的踪迹,被渔民称为“水下狐狸”。
鲯鳅生性贪食好吃,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们必须一刻不停地游动保证足够的水流通过鳃才能正常地进行呼吸,这也同样意味着极大的消耗。
所以,它们的胃口很好。它们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20%的食物。除了小型鱼类和头足类,人们还在它们的胃中发现过小海龟,瓶盖甚至是羽毛球。
它们为了猎物,会隐藏在海面的一切漂浮物之下,例如马尾藻、海洋垃圾以及渔民的船。渔民经常利用鲯鳅这一特性设置水上漂浮物诱捕鲯鳅。鲯鳅也成了诸多钓鱼爱好者中的常客。
鲯鳅的第四大特征是它的运动能力。
鲯鳅是一种游得速度很快的鱼,一般随便游一下都可以有四五十公里的时速,有时候甚至是可以飞出水面。
一般的鱼类跃出水面,要么是为了逃避敌害,要么是为了嬉戏。而鲯鳅跳出水面,则主要为了捕食飞鱼——跳高可是鲯鳅的绝技,在海里也算是一绝。鲯鳅依靠强大的尾部肌肉,可以一举跃出距离水面6米的空中。所以虽然飞鱼能够逃离水面于空中飞翔,但在鲯鳅这惊人的跳跃能力前,恐怕也是难以逃出生天。这样一来,鲯鳅简直就是飞鱼的天敌。
飞鱼在速度接近自己两倍的鲯鳅面前,只能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躲避追击,即跃出水面,利用翼状的鱼鳍在空气中滑翔。
这种追逐战二者互有胜负,有时飞鱼可以飞到安全的位置成功脱身,有时则会在出水或者入水的瞬间被逮到。
但优势往往也会被优势局囿成为劣势。因为杰出的跳高能力,鲯鳅就有了大量能够释放爆发力的白肌,这些肌肉白哲、结实,味道比赤身鱼的鱼肉稍微清淡一点,很适合做生鱼片的刺身或者是寿司。人们往往还用香煎炭火烤的方式来品尝它们的美味。如此一看,鲯鳅的优势就成了它们被人类惦记为饕餮美食的缘由。据说鲯鳅即使是在岛国,价格也算是比较昂贵的,而在中国则比较少见。
再说飞鱼空中的天敌为军舰鸟。
军舰鸟又称军人鸟。它们的身体较小,腿又短又细,嘴是钩状嘴,翅膀细长,有很长的叉形尾巴。
雄鸟体羽全黑,雌鸟大多数背部、头部和腹部为略带黑色的褐色,而胸部和腋距(一些种类有)为白色。白腹军舰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老人与海》里圣地亚哥看到的“黑色军舰鸟”就是雄性军舰鸟。
军舰鸟胸肌发达,善于飞翔,素有“飞行冠军”之称。它能借助强劲的海风,飞到1200米的高空,也可以连续不停地飞到距离鸟巢1600米的高空。
军舰鸟无论在何种恶劣的天气里都能自在地起飞、平稳地飞行、安然地降落,这种本领令人佩服。
此外,军舰鸟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拦路抢劫其他海鸟的捕获物,被戏称为“强盗鸟”。
军舰鸟是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速度可达每小时418公里,而游隼是每小时可达200公里。
军舰鸟还是遨游时间最久的鸟。因为它可以把飞行模式设置为自动驾驶。这把很多人惊掉下巴了吧。
军舰鸟的脑子有特异功能。它能在飞行时停止运行半边大脑。更离谱的是,它还能在空中睡觉:每飞行45分钟,就睡眠10秒钟。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10秒一过,脑子立马开机。
更令我感叹的还是能够研究出动物特殊功能的科学家们。实在是太厉害了!
在这里,我最想一提的是丽色军舰鸟。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图片,以为是摄影师在它的下巴放了一个红色的气球,再看,才知道不是那样的哦!
当然,这脖子并不是军舰鸟的病态或“畸形”。这团红色是军舰鸟裸露在外的喉囊,只有雄性军舰鸟才配备。一到交配季节,军舰鸟就把喉囊吹成气球来展示,以吸引雌性军舰鸟的注意并捕获芳心。
除此,军舰鸟用喉囊储存食物,它们在空中只要一发现猎物就会吞入喉囊中。
大自然的规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这样厉害的天敌,飞鱼自然也活得非常不容易。这其中的道理,圣地亚哥何尝不懂?所以,在他的生命中,他也要如此坚强勇敢地生活,活出一个“硬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