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我心中的“诗词舞蹈”课程

随笔2个月前发布 葛萌
22 0 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题记

          国家的三级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是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结合体,而最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是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建设,是学校立足校情、符合学情专门为孩子而构建激发孩子们个性特色发展的课程。在今年的区级特色课程赛课现场,作为评委的我,很开心看到大家对课程的研发、设计、思考与实施等较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课程设置目标定位清晰多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与表达更呈体系,有实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更难得的是,有些课程还有了很好的媒体宣传、推广与辐射。在众多参赛课程中,我对“诗词舞蹈”课程有了特别的兴趣,于是开启了自己的思考。

        小学阶段,我们将孩子们的必背古诗词与舞蹈深度融合而构建一门课程,是一门很有创意、综合性强且着力让孩子感受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接地气的校本特色课程。从现场的说课程得知课程设计者旨在让学生通过诗词的学习为载体,同时通过舞蹈的训练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既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之诗词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综合素养,又培养了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可谓是诗词歌赋与舞蹈无缝对接中的一举数得之举。

        课程设计理念决定了课程教学实施以及学生习得的深度。

          不论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研发,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词和舞蹈,享受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融入师生互动之中,以学生的习得为重要的评价参照指标,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构建一套符合学情又能落实落细每项素养指标培育的评价体系,既有助于授课教师随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与设计,又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深层次的体验感、愉悦感和成就感,以古诗词为依托,去拓展或深入了解诗人的成长环境、诗词创作背景及诗词之外的传统文化常识等,这些都是相较于我们语文课程教学时,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机会去体悟汉语的语言魅力,避免了单一模式的诵读与记忆。生活中也有老师借助诗配画去教习学生背诵古诗词,这是一种静态的古诗词学习方式之一,若是辅以音乐舞蹈等元素,便可以让古诗词以动脑、动手、动情而又走心地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对古诗词活学活用的全新注解,而且还是让孩子在感受艺术(音乐和舞蹈)的节奏美、音律美和形体美中以动态美的方式诠释古诗词中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于不知不觉中让孩子的个人综合素养得以高效提升。对于这样的特色课程研发,既是对老师博学、多才、多艺的考验,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到“躬行”的乐趣,播撒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识。真心为如此用心思考的老师点赞!

        校情和学情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体系构建的厚度。

          纵观小学阶段学生必会经典诗词,包括古诗、绝句、律诗等,都已经分学段地出现在我们的语文文本教材里,作为“诗词舞蹈”系列校本课程,可以将其进行符合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需求的调整和优化,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进行分段设计,选取合适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级、学段和认知水平,逐渐增加诗词的难度和深度。在了解了学情之后,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深度调研,如:孩子们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感等基本素质,授课教师要在专业的舞蹈教师指导下,通过压腿、踢腿、转体等基本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才有利于对“诗词舞蹈”进行专业实操。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采用诵读、赏析、创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舞蹈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在赏析中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在舞蹈创作中激发对诗词的兴趣,鼓励孩子随性赋诗、创编或创作诗词。鼓励孩子们结合诗词内容,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排具有故事性和情感表达力的舞蹈作品,此时的老师应该对其进行即时点评和指导,以培养他们的习得、创作或创编的成就感。

        信息时代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如常见的诗词动画、配乐朗诵、随乐创编舞蹈等。如此多模态资源的使用,可以让诗词的学习瞬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灵动、即视感强而又有生命力。必要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学生自选、自编、自导、自演的以“诗词舞蹈”为主题的展评活动,鼓励孩子们根据诗词内容进行舞蹈创作,或者将舞蹈动作融入诗词创作,使诗词与舞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增强团队或班级凝聚力。如此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这门选修课程里学有所获,学能所用。当然,在校情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邀请诗人或诗词爱好者到校到班进行讲座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搭建更好的平台,为推进“诗词舞蹈”课程的纵深发展提供更好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从今天的说课程的老师现场表现来看,师生在课程建设中的推广与辐射已有了很好的经验积累,但诗词与舞蹈的融合创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老师已经行走在路上了,只是今天忘记描述或呈而已。

        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决定了师生同生共长中的效度。

          评价是一把衡量课程研发与实施、课堂教与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标尺。若我们建立了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定期评估机制,或构建科学合理的形成性、终结性等评价机制,随时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写实他们的成长手册。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及授课教师的精准即时点评与指导,既可以让老师真实且更好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授课教师根据测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指导孩子们正确看待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之中,加强孩子们开展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做法及想法提供机会或平台,达成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总之,像如此聚焦“诗词舞蹈”课程的研发与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是教师打通学科壁垒,构建符合校情和学情,落实五育并举,且将学、思、研、悟、创等深度融合于一体的创新之举,课程设计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但也有难度。然而,只有课程研发设计者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课程,就可以让学生在诗词与舞蹈的熏陶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深度融合在一起而实现内外兼修的向阳成长的儿童的模样,其综合素养也会在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中得以提升与发展,如此有特色的课程必能让孩子享有与众不同的幸福童年。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