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李普曼(1/3)|如何在亢奋的时代里保持清醒

随笔8个月前发布 随遇而安
104 0 0

《舆论》李普曼(1/3)|如何在亢奋的时代里保持清醒

再打开这本书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弄清楚几个问题。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它的观点是什么?书中的观点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在今天意味着什么?以及书中讲述的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我翻开了这本书。

《舆论》李普曼(1/3)|如何在亢奋的时代里保持清醒

李普曼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创办了The new republic(1913),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新闻记者、专栏作家,被誉为“现代新闻业之父”。

《舆论》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方文明带来的巨大创伤下,自由市场、代议制、殖民体系、言论自由等收到巨大冲击和挑战。与此同时,该时期也是传播技术和大众媒体的爆发期。

这本书于1922年出版,它探讨的是民主政府的功能角色,而不仅仅是舆论的生成机制。

“我们的思想浸泡在噪音中”

“在现代工业注意环境下,我们的思想浸泡在噪音中”,书中开头通过几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们无法对每件事了如指掌,而人们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产生感觉的唯一途径,就是借助自己的头脑为该事物勾勒影像。

书中李普曼还阐述了“拟态环境”,同时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新闻从一开始就不是一面折射社会环境的镜子,而是对某些人注意的情况加以记录的报告”。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这便必不可免的使自己的认知和真正的事实产生偏差。如“易烊千玺报考国家话剧院”这一事件中,虽然考试流程是合理合法的,但是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认为易烊千玺一定是“走了后门”,抢了别人的名额,于是事件愈演愈烈,“小镇做题家”这一网络热词被营销号越炒越热,舆论也往越来越离谱的方向发展,甚至有易烊千玺“做法”这种封建迷信的观点出现。但是在当时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指责中,有多少人知道真相?有多少“真相“是人为制造的?又有多少人是跟风的?

我愈发认识到舆论被操控后群众的疯狂,愈发认识到我们应当在每一个舆论事件中保持理智,仔细分析,而不是无脑跟风,实在愚蠢,我们的思想不应该浸泡在噪音中,随别人摆弄。

“在亢奋的时代保持清醒”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每一条信息都裹挟着无数人,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事实”,但李普曼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人类无法再理性中获得信息,并认识到真实的信息。

本书的第二到第五章,李普曼探讨了人脑中所形成的图景为何常常会被任何外部世界的行为构成误导,有哪些因素阻碍了人们对事实的认知。

首先是从审查机制和保密机制来说,审查机制设置屏障,阻碍人们接近真实环境的机会,保密机制则认为不关公众事的事项,可以保密。其次是人们的信息和交流因为经济水平、阶级而存在差异。再次,人们自身对于公共事务关心度不够,了解不够彻底,自然容易先入为主。最后,过简的信息叙事所导致的信息扭曲、有限的词语描述复杂世界的难度较大、人们不愿打破稳定的社会生活现状而怯于面对现实这三点也阻碍了人们对事实的认知。

但与此同时,我也在想,当所有真实的信息都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公众的时候,社会会是什么样?我想也许也会存在其他的问题。若是在战争期间,把真实的伤亡人数、战争情况完全曝光,会不会造成社会恐慌,以致前方战场战况激烈,后方也无法安定,更易造成社会的动乱。

但无论如何,在亢奋的时代保持清醒,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美国,也同样适用于现当下的中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