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阿司匹林肠溶片)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06年11月2日|修改日期:2013年6月5日

成份

阿司匹林

规格

50mg

适应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 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4.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 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口服。

  1. 解热、镇痛,一次 0.3~0.6 g(6~12 片),一日 3 次,必要时每 4 小时 1 次;

  2. 抗风湿,一日 3~6 g(60~120 片),分 4 次口服;

  3. 抑制血小板聚集则应用小剂量,如每日 80 mg~300 mg(1.5~6 片),一日 1 次;

  4. 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 1 g(20 片),一日 2~3 次,连用 2~3 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 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小儿常用量 口服

  1. 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 1.5 g/m2,分 4~6 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 5~10 mg/kg,或每次每岁 60 mg(1.2 片),必要时 4~6 小时 1 次;

  2. 抗风湿,每日按体重 80~100 mg/kg,分 3~4 次服,如 1~2 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 130 mg/kg。用于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 80~100 mg/kg,分 3~4 次服;热退 2~3 天后改为每日 30 mg/kg,分 3~4 次服,连服 2 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 5~10 mg/kg,1 次顿服。

禁忌

  1.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 下列情况应禁用:

    1. 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2.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3. 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注意事项

*1. 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

2. 对诊断的干扰:

  1. 长期每日用量超过 2.4 g 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

  2. 可干扰尿酮体试验;

  3. 当血药浓度超过 130 μg/ml 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

  4. 用荧光法测定尿 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本品干扰;

  5. 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

  6. 由于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剂量小到 40 mg/日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是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150 mg/日)引起出血的报道;

  7. 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 > 250 μg/ml 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少时可恢复正常;

  8. 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 > 300 μg/ml 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9. 每天用量超过 5 g 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

  10. 由于本品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

  11. 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素(T3)可得较低结果;

  12. 由于本品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 PSP 排泄试验)。

3. 下列情况应慎用:

  1. 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

  3. 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4. 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5. 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6. 肾功能不全时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7. 血小板减少者。

4. 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药理作用

药理学

1.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1. 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2. 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3. 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4.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但肠溶片剂吸收慢。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 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

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 15~20 分钟;水杨酸盐的 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 pH 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 2~3 小时;大剂量时可达 20 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 5~18 小时。

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acid)及葡萄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

一次服药后 1~2 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 25~50 μg/ml;抗风湿、抗炎时为 150~300 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 7 天,但需 2~3 周或更长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

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 pH 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生产企业

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