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ocaine Cataplasms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18年6月8日|修改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利多卡因,化学名称为: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4H22N2O
分子量:234.34
规格
每贴(14.0 cm × 10.0 cm)含膏量 14 g,含利多卡因 700 mg。
适应症
用于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于无破损皮肤。
用法用量
本品用于无破损皮肤, 覆盖疼痛最严重的区域。按处方量贴敷(单次同时最多使用 3 贴),24 小时内累计贴敷时间不超过 12 个小时。
患者可根据疼痛部位面积,在除去塑料覆膜前用剪刀将本品剪成小块使用。虚弱病人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减小使用面积。
患者使用时若产生刺激或灼烧感无法耐受,可以移去药物直到刺激感消退后再重新使用。
当本品与含局麻药的制剂合并使用时,必须考虑所有制剂的总吸收量。
禁忌
对于酰胺类局麻药有过敏史的患者,或对本品其它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儿童意外接触
使用过的本品仍含有大量利多卡因。尽管该危险至今未被评估,但儿童或宠物一旦咀嚼或吞噬新的或使用过的本品,有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妥善保存、处理本品,确保儿童、宠物或其他人接触不到本品。
2. 慎用
-
严重肝病患者:因其肝脏不能正常代谢利多卡因,发生利多卡因中毒的风险较大。
-
对于对氨基苯甲酸衍生物(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等)过敏的患者,未发现使用利多卡因后出现交叉过敏。然而,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本品,尤其是对过敏原不确定的患者。
3. 使用注意
-
破损皮肤:尽管未经测试,但在破损或有炎症的皮肤上给药时,可能会导致利多卡因吸收量增加引起的血药浓度增高。本品仅用于无破损皮肤。
-
外部热源:不推荐在利多卡因凝胶膏上方放置外部热源如热的垫子、电热毯,虽然没有对这些情况进行过研究,但这些情况有可能提高血药浓度。
-
眼部接触:尽管没有相关研究,但是根据动物使用类似制剂产生的严重眼部刺激的情况,应该避免眼部接触本品。若眼部接触到本品,应立即使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以保护眼睛,直至感觉恢复。
-
接触过本品后必须洗手,洗手前避免接触眼部。从包装袋中拿出本品后应立刻使用,不要将本品存放于密封包装袋外。将使用过的本品的粘性膏体面对折(使粘性膏体一面自动相粘)后弃置,使儿童和宠物不会接触到。
-
本品遇湿后会失去粘性。避免接触水,例如沐浴或游泳。
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剂,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起到稳定神经细胞膜,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的作用。
本品给药后,利多卡因进入完整皮肤,可以产生镇痛作用但不足以产生完整的神经阻滞。
药代动力学
吸收:本品中利多卡因的全身性吸收量与用药时间、接触面积直接相关。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将 3 贴本品用于健康志愿者背部的完整皮肤,用药面积为 420 cm2,用药时间为 12 小时。在用药期间和除去本品的 12 小时后,收集血液样品,测定利多卡因浓度。结果见表 1。
当依据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时,本品中的利多卡因仅有 3±2% 能够被吸收。至少 95%(665 mg)利多卡因残存于使用过的本品。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平均峰值为 0.13 μg/mL(大约为治疗心律失常所需浓度的 1/10)。3 贴本品同时使用,用药时间 12 个小时(每日推荐最大剂量),每天一次共三天,显示利多卡因血药浓度不会随着每日给药而增加。15 个健康志愿者,平均血浆药物代谢分布见图 1。
分布:健康志愿者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后,分布容积为 0.7-2.7L/kg(平均 1.5±0.6 SD, n = 15)。在使用本品所产生的血药浓度下,约 70% 利多卡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与α-1-酸性糖蛋白结合。在更高的血浆浓度下(含有 1-4 μg/mL 游离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具有浓度依赖性。利多卡因可能通过被动扩散,穿过胎盘和血脑屏障。
代谢:尚不清楚利多卡因是否能够在皮肤中代谢。利多卡因在肝脏中可被快速代谢成多种代谢产物, 包括单乙基甘氨酸二甲苯胺(MEGX)和甘氨酸二甲苯胺(GX),其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但活性低于利多卡因。微量代谢产物 2,6-二甲基苯胺的药理作用未知,但在大鼠中发现有致癌性。本品给药后,2,6-二甲基苯胺的血药浓度非常低,可忽略不计。静脉给药后,血清中 MEGX 和 GX 的浓度分别为利多卡因浓度的 11-36% 和 5-11%。
排泄: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经肾脏排泄。少于 10% 的利多卡因以原形排泄。静脉给药时,利多卡因血浆清除半衰期为 81-149 分钟(平均 107±22SD,n = 15)。全身清除率为 0.33-0.90L/min(平均 0.64±0.18SD, n = 15)。
临床试验
在国内 15 家医院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置 4 周治疗期。试验共入组 242 例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其中试验组 122 例、安慰剂组 120 例。试验以用药第 4 周平均 VAS 评分下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显示,用药第 4 周平均 VAS 评分下降值分别为, 试验组 20.46±19.38 mm(22.23±19.39 mm),安慰剂组 7.98±14.33 mm(8.72±14.61 mm),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 2 周、第 3 周、第 4 周平均 VAS 评分下降差值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从用药后第 2 周开始试验组每周 VAS 评分下降值均高于安慰剂组。次要指标中,用药第 4 周 VAS 评分较基线下降 30% 及以上的患者,试验组有 59 例(55.66%),安慰剂组有 21 例(20.79%),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下降达到 50% 及以上的患者,试验组有 39 例(36.79%),安慰剂组有 12 例(11.88%),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第四周采用 McGill 疼痛问卷简表进行多维度评价,将用药第 4 周疼痛评级指数(PRI)和现时疼痛强度指数(PPI)进行对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跳动性疼痛,齿咬般的持续疼痛,沉重、压抑性的疼痛改善明显(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 例,10.92%)与安慰剂组(15 例,13.16%)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皮肤类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痒、红、痛等。其中试验组有 11 例(18 例次),除 1 例揭药时疼痛加剧为重度、1 例红斑和丘疹为中度外,其余均为轻度。安慰剂组有 9 例(17 例次),均为轻度。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在微粒体代谢活化体系中,盐酸利多卡因对沙门氏菌/哺乳动物细胞未见致突变作用,在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微核试验中亦未见致染色体畸变作用。
生殖毒性
大鼠皮下给与利多卡因达 30 mg/kg 时未见对胎仔有损害。
致癌性
在大鼠中发现较少量的代谢物二甲苯胺有致癌性。使用本品后,该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可忽略不计。
上市许可持有人
生产企业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