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乐普药业)

CefoperazoneSodiumandSulbactamSodiumforinjection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19年2月26日|修改日期:2019年2月26日

成份

主要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1:1),均匀混合的无菌粉末。

规格

0.5 克(头孢哌酮 0.25 g、舒巴坦 0.25 g)

0.75 克(头孢哌酮 0.375 g、舒巴坦 0.375 g)

1.0 克(头孢哌酮 0.5 g、舒巴坦 0.5 g)

1.5 克(头孢哌酮 0.75 g、舒巴坦 0.75 g)

2.0 克(头孢哌酮 1.0 g、舒巴坦 1.0 g)

3.0 克(头孢哌酮 1.5 g、舒巴坦 1.5 g)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 呼吸道(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

  • 泌尿道(上泌尿道与下泌尿道)感染;

  • 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

  • 败血症

  •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 骨骼及关节感染;

  • 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他生殖道感染。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

成人每日常用量为 2~4 g(即头孢哌酮每天 1~2 g),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剂量可增至每天 8.0 g(即每日 4 g 头孢哌酮),分等量每 12 小时静脉滴注一次。舒巴坦最大推荐剂量为每天 4 g(即 8 g 本品)。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 < 30 ml/min),使用本品时应调整给药方案,以补偿舒巴坦清除率的降低。肌酐清除率 15~30 ml/min 之间的患者,每 12 小时的舒巴坦最高剂量为 1 g(即本品最大剂量为每天 2 g)。肌酐清除率 < 15 ml/min 的患者,每 12 小时的舒巴坦最高剂量为 500 mg(即本品最大剂量为每天 1 g)。如遇严重感染,可另行加用头孢哌酮。

儿童使用本品常用量为按体重每日 40~80 mg/kg(即头孢哌酮分等量 20~40 mg/kg),等分 2~4 次给药。遇严重或难治性感染,本品剂量可增至每日 160 mg/kg(即头孢哌酮分等量 80 mg/kg),等分 2~4 次给药。新生儿出生第一周内,应每隔 12 小时给药 1 次;儿科使用舒巴坦最高剂量不得超过每日 80 mg/kg(本品每日 160 mg/kg)。

若头孢哌酮的需要量超过每日 80 mg/kg 时,应另行加用头孢哌酮。1.0 g 本品装于耐压小瓶中,其溶解所需水量及溶解后浓度见下表: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乐普药业)

静脉滴注法:采用静脉滴注时,每瓶本品用适量(见上表)5% 葡萄糖注射液、0.9% 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 50~100 毫升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 30~60 分钟。

禁忌

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警告:

已有Χ(药品名称)有关的严重出血包括致死情况的报告。需监测出血、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迹象。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出血,应立即停药。

少数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后出现了导致凝血障碍的维生素 K 缺乏,其机制很可能与合成维生素的肠道菌群受到抑制有关,包括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如肺囊性纤维化患者)、酒精中毒患者和长期静脉输注高营养制剂在内的患者存在上述危险。有低凝血酶原血症(伴随出血或无出血)的报告。维生素 K 缺乏会引起出血倾向。应监测上述这些患者以及接受抗凝血药治疗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需要时应另外补充维生素 K。

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可能包括有临床意义出血风险增加的损伤或病症,例如近期发生过脑梗塞(缺血性或出血性);近期有出血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自发性或获得性止血平衡受损的患者;伴随凝血障碍和临床相关出血风险的肝脏疾病;系统性合并使用已知影响止血的药物治疗。

  1. 概述:头孢哌酮大部分随胆汁排泄。当患者有肝脏疾患及胆道梗阻时,头孢哌酮的血清半衰期常会延长,而由尿中排出的药量会增加。甚至在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胆汁中仍可达到治疗浓度,而半衰期仅增加 2~4 倍。在严重胆道梗阻、严重肝脏疾病或同时存在肾功能障碍时,剂量需要调整。如患者同时存在肝功能障碍和肾脏损害,头孢哌酮的血清浓度应加以监测,并根据需要而调整剂量。对这些患者如不能密切监测血清浓度,则剂量不应超过每日 2 g。在患者血液透析阶段,头孢哌酮血清半衰期略微缩短,因此,在血液透析阶段中,给药的时间应予另行安排。与其它抗生素一样,曾有个别患者使用头孢哌酮治疗引起维生素 K 缺乏。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合成维生素 K 的肠内细菌受到抑制所致。高危患者包括饮食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如囊性纤维病)和长期由静脉输注营养的患者,应检查这些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加用维生素 K。在使用头孢哌酮期间及停药后 5 天内饮酒,曾有引起潮红、出汗、头痛、心动过速等反应的报道。其它一些头孢菌素类亦有类似反应。因而患者在使用本品时,对于含酒精饮料应格外小心注意,对于需要鼻饲或胃肠外营养患者,流汁或输注营养液中应避免含酒精成分。与其它抗生素一样,长期使用本品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治疗期间应小心观察患者状况。与其它有效的全身治疗一样,在较长治疗期间宜定期检查肾、肝和造血系统等器官的功能情况。这点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尤为重要。

  2. 药物实验室试验相互作用:用本尼迪特或费林溶液检查尿中葡萄糖,可能呈假性反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呈阳性反应。产妇临产前应用本品,新生儿此试验亦可为阳性。偶有碱性磷酸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增高。

  3. 警惕:曾报导在接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严重、甚至致死性过敏反应。这些反应尤见于对多种过敏原有过敏史的病人。如呈过敏反应,则应停药,改用其它治疗。严重过敏反应者,须给予肾上腺素急救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紧急处理。

  4. 配伍禁忌:本品可与灭菌注射用水、5% 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生理盐水、含 0.225% 氯化钠的 5% 葡萄糖和含 0.9% 氯化钠的 5% 葡萄糖溶液配伍。应避免直接使用乳酸林格氏溶液或 2% 盐酸利多卡因溶液配制本品,因混合后可引起配伍禁忌。但可采用二步稀释法,即先用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再用乳酸林格氏溶液稀释,可制备成最终舒巴坦浓度为 5 mg/ml 的注射液。本品也可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 2% 盐酸利多卡因进一步稀释至 5%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但含利多卡因的溶液不能做静脉注射用。本品注射液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注射液直接混合,因存在物理性配伍禁忌。如必须用本品和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时,可采用序贯间歇静脉输注法,本品和氨基糖苷类的白天用药间隔时间应尽可能延长。各剂量输注间应采用足量的适宜稀释灌洗静脉输注管,也可采用另一根单独的静脉输注管。忌用含酒精类药物及饮酒以避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5. 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由于本品的广谱抗菌活性,单独使用本品已足以治疗大多数感染,但必要时也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如与氨基糖苷类一起应用,应在疗程中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药理作用

本品抗菌成份一是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另一组份为舒巴坦,除对淋球菌和不动杆菌属有抗菌活性外,不具有其它抗菌活性;但对由耐药菌株产生的各种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可增强头孢哌酮抗拒多种β-内酰胺酶降解的能力,起到对头孢哌酮明显的增效作用。对本品敏感的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厌氧菌。

药代动力学

静脉注射本品(1 g 头孢哌酮,1 g 舒巴坦)5 分钟后,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平均血清浓度分别为 236.8 μg/ml 和 130.2 μg/ml,蛋白结合率分别为 70%~90% 和 38%,提示舒巴坦分布容积大于头孢哌酮的分布容积,并已证实二者血清浓度与使用本品剂量成正比,且与以前单独使用二药时的血清浓度值一致。

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均能广泛地分布到各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胆汁、胆囊、皮肤、阑尾、输卵管、卵巢、子宫和其他组织及体液中。本品对血脑屏障的渗透性较差。本品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以原形排出体外。所给剂量的约 84% 舒巴坦和 25% 头孢哌酮经肾脏排泄,余下的头孢哌酮大部分由胆汁排泄。舒巴坦平均半衰期为 1 小时,头孢哌酮平均半衰期为 1.7 小时。本品多次给药对二组份的药动学无明显变化,每 8~12 小时给药一次也未发现蓄积现象。

在伴有肾功能不全和肝功损害的老年患者中,使用本品后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药动学参数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和分布容积增大。舒巴坦药动学参数变化与肾功能减退程度密切相关;头孢哌酮药动学参数变化则与肝功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与成人相比,儿童使用本品后,头孢哌酮及舒巴坦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变化,在儿童中头孢哌酮平均半衰期为 1.44~1.88 小时,舒巴坦半衰期为 0.91~1.42 小时。使用本品后二组份头孢哌酮与舒巴坦间无任何药动学相互作用。

上市许可持有人

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

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